时间: 2025-04-23 03:0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45:32
“独来独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独自来,独自往”。其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独自行事,不依赖他人,常常用来形容性格孤僻、不合群或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
“独来独往”最早见于《红楼梦》中,书中提到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出其独立自主、喜好自由的特点。成语的字面结构也很符合中文的表达*惯,强调“独自”这一特征。
该成语在各种语境下都可以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因此“独来独往”有时可能被视为一种负面的特征。然而,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追求个性和自由的背景下,独来独往的人往往被视为追求独立、个性鲜明的象征。
“独来独往”给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孤独或冷漠,但也可以联想到一种自由和独立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使人能够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而不被外界所束缚。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一位独立的旅行者,他喜欢独自探索陌生的城市,享受一个人的时光,这让我对“独来独往”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的生活方式让我意识到,有时孤独也是一种选择,能够让人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运用“独来独往”:
独来独往寻幽径,
月下清风伴我行。
心随云影无牵挂,
天涯何处是我生。
这首诗表达了在孤独中追求自由和内心平静的意境。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go it alone”,同样强调个人的独立性。而在某些文化中,独立被视为美德,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更强调集体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对“独来独往”的分析,我意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描述孤独的成语,更是对个人独立性和选择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种成语的多重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沟通和表达自己。
公独来独往,自我无前者也。
《汉书·艺文志》:“独来独往,不与世同流。”
《论语·子罕》:“子曰:‘独来独往,不与人为伴。’”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独来独往,不与人为谋。”
《庄子·逍遥游》:“独来独往,不与物为伍。”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独来独往,无所依傍。”
古怪,~,爱抬杠,你说东来他偏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