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56:23
“滴水成冰”这个成语字面上的意思是“水滴落下来后变成了冰”,它通常用来形容天气寒冷到极点,甚至是形容一种极端的冷酷或严厉。引申义上,它表示一种极端的环境或气氛,常常用于强调事物的极端状态。
“滴水成冰”并没有特定的历史文献出处,它更多是由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自然现象总结而来。在古代,气候寒冷的地方,水在低温下会迅速结冰,因此这个成语可以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生活体验。
该成语可以用于多种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滴水成冰”在**文化中反映了对自然环境的敏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在现代社会,该成语可以用于比喻冷酷无情的社会现象,如人际关系的疏离,或者严峻的社会政策等,提醒人们关注人性与温情。
“滴水成冰”让我联想到严酷的冬天,带来一种孤独和冷寂的感觉。同时,它也让我思考在极端环境下人们的生存状态,激发对温暖的渴望和对人情的重视。
在一次冬季旅行中,天气异常寒冷,水滴在空气中瞬间凝结成冰,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滴水成冰”的含义。这个经历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天气变化,也在交流中尝试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严寒的感觉。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我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夜幕低垂寒风起,
滴水成冰满地霜。
月下独行思无尽,
唯有温情伴我旁。
通过这种方式,展示了成语的灵活性与表现力。
在英语中,可以用“freezing cold”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不同文化对寒冷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反映了各自的气候特点和生活经验。
通过对“滴水成冰”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帮助我在不同的场景中更准确地表达情感与状态。这个成语提醒我要关注周围的环境变化,同时也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关怀。
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外面虽是滴水成冰,屋内却温暖如春。”
《清史稿·列传第一百四十五》:“冬月滴水成冰,行旅多困。”
《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八》:“是岁冬,滴水成冰,河冻三尺。”
《元史·列传第五十七》:“冬日严寒,滴水成冰,民多冻馁。”
《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五·忠义三》:“时值严冬,滴水成冰,士卒多冻死。”
有一节苦处,任你~的天气,少不得向水孔中洗浣污秽衣服,还要憎嫌洗得不洁净,加一场咒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