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56:05
“滥官酷吏”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滥官”和“酷吏”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指那些不称职或过多的官员,以及残酷的官吏。基本含义指的是在官场中存在着许多不负责任且对百姓施加严厉统治的官员,表达了对官场腐败和不公现象的批评。
成语“滥官酷吏”并没有明确的历史文献来源,但其所描述的现象在**历史上是普遍存在的。古代许多朝代中常见贪污腐败、滥用职权的官员,导致百姓苦不堪言。这一成语反映了历史上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是对官场不正之风的控诉。
“滥官酷吏”可用于多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滥官酷吏”在**传统文化中反映了对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深刻批判。历史上,官员的行为常常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警示作用,提醒人们关注政治廉洁和社会公正。
此成语常引发愤怒和无奈的情感,联想到社会的不公与对弱势群体的压迫。在表达时,常带有批判和反思的色彩,促使人们对政治现象进行深入思考。
在生活中,我曾经在一场关于社会责任的讨论中提到过“滥官酷吏”,以此来引导参与者关注社会治理的透明度与公正性。
可以尝试将成语融入到诗歌中:
朝堂之上权臣笑,
滥官酷吏共舞遥。
何时百姓得安宁,
为民请命志更高。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corrupt officials”或“tyrannical rulers”,虽然没有一个成语的对应,但所传达的意义相似,均指代那些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官员。
通过对成语“滥官酷吏”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它不仅是对历史现象的描述,更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警醒。它提醒我们在日常交流中关注社会公正,促进语言学*和表达的丰富性。
俺哥哥以忠义为主,誓不扰害忠良,单杀滥官酷吏,倚强凌弱之人。
《清史稿·刑法志》:“滥官酷吏,刑狱繁兴。”
《明史·刑法志》:“酷吏滥官,刑罚失中。”
《宋史·刑法志》:“滥官酷吏,法外施刑。”
《资治通鉴·唐纪》:“酷吏滥官,民不聊生。”
《旧唐书·刑法志》:“时酷吏滥官,刑网繁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