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6:08:2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19:38
“刬恶锄奸”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清除恶势力,铲除奸邪”。其基本含义是指坚决打击和铲除社会上的不良分子和邪恶势力,维护社会的正义和稳定。
该成语的来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历史上对打击邪恶和维护正义的呼声。例如,在古代的政治和军事文献中,常常提到清理害群之马和铲除腐败分子的必要性。成语的构成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正义与邪恶之间斗争的重视。
“刬恶锄奸”常用于政治、法律、社会治理等领域,强调打击犯罪、腐败和不良行为。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绘英雄人物的壮举。在日常对话中,它也可以用来形容对某种不良现象的不满和抵制。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对正义和邪恶的斗争是一个重要主题,尤其是在历史上许多朝代的政治斗争中。现代社会中,随着法治观念的增强,“刬恶锄奸”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要求,也是对社会治理的期待,特别是在反腐败和打击犯罪的背景下。
“刬恶锄奸”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激昂和振奋,容易引发对正义的渴望和对邪恶的憎恨。它可以激励人们参与社会治理,捍卫公正与正义。
在我的生活中,曾参与过一次社区志愿活动,主题是“刬恶锄奸,清理社区环境”。通过宣传和行动,大家共同抵制了乱扔垃圾的行为,提升了社区的文明程度。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刬恶锄奸”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刬恶锄奸”:
风雨飘摇正当时,
英雄出世志不移。
刬恶锄奸铲腐败,
正气长存千古诗。
在英文中,可以用“root out evil”来表达类似的意义,但这个表达更多地强调清除根源,而“刬恶锄奸”则更具**传统文化中的正义感与社会责任感。不同文化中对正义的追求和邪恶的抵制存在共通性,但其表达方式和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刬恶锄奸”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正义与邪恶之间的斗争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追求,也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树立了警示,提醒我们关注和抵制不良现象。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让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
他杀人污佛地,我救苦下云端,刬恶锄奸。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杜少卿道:‘我辈读书人,当以刬恶锄奸为己任。’”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曰:‘我虽书生,亦有刬恶锄奸之心。’”
《红楼梦》第九十七回:“贾政道:‘我虽不才,亦知刬恶锄奸,为国家除害。’”
《水浒传》第十八回:“宋江道:‘我等兄弟,皆是大宋良民,岂能坐视奸贼横行,不思刬恶锄奸?’”
《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玄德曰:‘吾今欲刬恶锄奸,以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