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8:14:3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26:45
成语“济弱锄强”由“济”、“弱”、“锄”和“强”四个字构成。字面意思是帮助弱者,铲除强者。基本含义是指帮助那些弱小、处于劣势的人,打击那些强大、霸道的人。它强调了对弱者的保护和对强权的反抗,传达出一种正义感和道德观。
“济弱锄强”源于**古代的道德理念,常用于描述一种社会正义的追求。虽然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其具体出处,但这一思想可以追溯到许多古代典籍,如《论语》和《孟子》中的相关论述,强调了帮助弱小和反对强权的道德责任。
“济弱锄强”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济弱锄强”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根基,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正义观念。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讨论社会不平等、权益保障等议题时,能够引发公众的关注和思考。
“济弱锄强”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正义感和责任感。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努力奋起的弱者,以及为正义而战的英雄。这种情感也促使我在生活中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激励我勇敢发声,支持正义。
在一次志愿者活动中,我参与了为贫困儿童筹款的项目。在筹款的过程中,我时常想起“济弱锄强”,这不仅激励我全力以赴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也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弱者的保护者。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运用“济弱锄强”:
春风送暖入人间,
济弱锄强共此间。
青山绿水皆可见,
正义之光照四方。
在其他文化中,有类似于“济弱锄强”的理念。例如,英语中的“support the underdog”表达了支持弱者的思想,但可能没有“铲除强者”的直接含义。不同文化中对于正义和公平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核心思想常常相似。
通过对“济弱锄强”的学,我深刻理解到这一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道德和社会责任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关注社会问题,激励我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这一理念,努力为弱者发声。
这不平之气,个个有的,若没个济弱锄强的手段,也只干着恼一番。
《资治通鉴·唐纪·武德元年》:“李靖为人济弱锄强,以平天下。”
《后汉书·班超传》:“超为人济弱锄强,以立功名。”
《汉书·王莽传》:“莽为人济弱锄强,以自任于天下。”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赵之良将也,济弱锄强,以保赵国。”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济弱锄强,以辅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