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济世安民

时间: 2025-04-25 05:45:07

济世安民

基础信息

  • 成语济世安民
  • 繁体濟世安民
  • 拼音 shì ān mín
  •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安邦定国"

【济世安民】的意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26:29

基本定义:

成语“济世安民”由“济世”和“安民”两部分组成。“济世”意为拯救和帮助社会,改善人民生活;“安民”意为使人民安定,生活安宁。整体含义是指通过施以恰当的政策和措施来帮助社会和谐发展,保障人民的安宁生活。

成语来源:

“济世安民”出自于《左传》,原文为“有司之职,济世安民。”该成语强调统治者的职责在于帮助社会和人民,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体现了古代**对治国理政的重视。其思想源自于儒家思想,强调以民为本,治理国家要考虑到民众的安危和生活。

使用场景: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语境,如:

  • 文学作品:常用于描述君主或政府的施政理念。
  • 日常对话:在讨论社会问题或政治时,可以用来表达对政府施政的期待。
  • 演讲:政治人物或社会活动家在演讲中提及该成语以呼吁关注民生问题。

示例句子:

  1. 政府应当始终把“济世安民”作为施政的根本原则。
  2. 在这次慈善活动中,我们的目标是济世安民,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3.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济世安民的理想。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惠民利国:意为给民众带来好处,利于国家。
    • 为民服务:强调服务于民众的宗旨。
  • 反义成语

    • 自私自利:只考虑自身利益,而不顾他人或社会。
    • 贪污腐败:指官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损害民生。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济世安民”体现了对民众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和谐的追求。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该成语仍然适用,成为政府施政和社会组织行动的重要指导理念,尤其在扶贫、社会保障等领域。

情感与联想:

“济世安民”带给人的情感反应是温暖和希望,联想到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这种情感不仅对个人的价值观有影响,也在社会层面上形成对政府和领导者的期望。

个人应用:

在工作中,我参与了一个社区服务项目,旨在帮助贫困家庭改善生活条件。这个过程中让我深刻体会到“济世安民”的重要性,看到自己的努力对他人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让我更加坚定服务社会的信念。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试图将“济世安民”融入表达:

春风化雨润心田,
济世安民共此缘。
青山绿水藏希望,
每颗心中放光芒。

跨文化比较:

在英文中,类似于“济世安民”的表达可以是“serving the public good”或“promoting the welfare of the peopl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对社会和人民的责任感与关怀。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济世安民”的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提醒我关注社会问题,并在表达中融入对他人的关怀与责任感。

【济世安民】的来源

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济世安民】的引证

《宋史·范仲淹传》:“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监泰州西溪盐税,迁大理寺丞,徙监楚州粮料院,母丧去官。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寘府学。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服除,以殊荐,为秘阁校理。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资治通鉴·唐纪》:“李世民,济世安民之才。”

《后汉书·班超传》:“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曰:‘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后坐事免官。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还奏于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壮之,诏固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超复受使,固欲益其兵,超曰:‘愿将本所从三十余人足矣。如有不虞,多益为累。’是时,于窴王广德新攻破莎车,遂雄张南道,而匈奴遣使监护其国。超既西,先至于窴。广德礼意甚疏。且其俗信巫。巫言:‘神怒何故欲向汉?汉使有騧马,急求取以祠我。’广德乃遣使就超请马。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以送广德,因辞让之。广德素闻超在鄯善诛灭虏使,大惶恐,即攻杀匈奴使者而降超。超重赐其王以下,因镇抚焉。”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赵之良臣也,济世安民,功成身退。”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济世之才,安民之志。”

【济世安民】的故事

隋朝末年,李渊带着4岁的儿子到歧州,歧州书生拜谒李渊。他会相面术,仔细观察李渊之后认为他是贵人,观看他的儿子后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李渊觉得有理,就给儿子取名“李世民”

【济世安民】的例句

孟轲得圣贤之传于子思,有~之志。

相关问答

济世安民的济什么意思

济世安民的拼音怎么读

济世安民造句

推荐查询

  • 济世安民的济什么意思
  • 济世安民的拼音怎么读
  • 济世安民造句

相关查询

顽铁生光 顽钝固执 顽石点头 顽皮赖骨 顽皮赖肉 顽皮贼骨 顽父嚚母 顽梗不化 顽廉懦立 顽固堡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瓜字旁的字 丶字旁的字 寸字旁的字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刀字旁的字 一言不发 艸字旁的字 难言兰臭 虎入羊群 细子 不露形色 野林 通馗 罹惹 舍实听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