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5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01:44
“扪心自问”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手触摸自己的心,进行自我询问。它的基本含义是指自己反省、审视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通常用于强调一种内省的态度,意指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进行深刻的思考和自查。
“扪心自问”源自《左传》,文中提到“扪心而问”,强调内心的自我反省。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人重视内心修养和道德自省的思想,常用于描述自己对行为、思想的反思和剖析。
“扪心自问”可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扪心自问”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强调自我反思和道德修养。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面对个人成长、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等问题时,鼓励个体进行内心的审视和反思。
这个成语常让我想到一种安静和沉思的状态,仿佛在进行一场与自己心灵的对话。它引导我关注内心的真实感受,促使我在面对困惑时寻找答案。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曾多次遇到需要自我反思的情况。例如,在一次团队项目中,因沟通不畅导致了误解。在项目结束后,我进行了“扪心自问”,反思了自己的沟通方式,并决定在未来更加注重倾听和理解他人。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这样运用:
夜深人静,心中自问,
这条路,是否是我所愿?
扪心而知,泪已乾涸,
唯有真情,永不更改。
在英语中,“introspect”或“self-examination”可以与“扪心自问”相对应,均强调内心的反思与自我询问。虽然不同文化有不同的表达,但内省的主题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普遍的,反映了人类对自我理解的共同追求。
通过对“扪心自问”的学*,我深入理解了自我反思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提醒我们在复杂的生活中保持真实的自我。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表达中,帮助我更加清晰地传达思考的深度与情感的真实。
扪心自问何功德,五管支离治繲人。
《宋史·岳飞传》:“飞扪心自问,未尝有负于国。”
《晋书·王导传》:“导扪心自问,未尝有负于人。”
《后汉书·班超传》:“超扪心自问,自谓无负于汉。”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扪心自问,未尝有负于人。”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是以知桓公之信也,扪心自问,无他。”
此则请公等~:上流社会人而应作此语耶?(清·梁启超《与上海某某等报馆主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