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7:0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14:31
成语“不敢问津”字面意思是“不敢询问渡口”,引申为因害怕、顾虑或不自信而不敢去了解或接触某个事物。它常用来形容对某些事情或问题感到陌生、畏惧,因而不敢主动询问或参与。
“不敢问津”源于古代渡船的场景,津是指渡口或渡船。古人渡河时,船夫会问过往行人是否要渡河,若行人对渡河的情况不熟悉或心存忌惮,就会表现出不敢询问的态度。这种情境反映了人们对未知事物的畏惧和谨慎。
在文学作品中,“不敢问津”常用于表达角色对某种未知状态的恐惧或无奈;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对某个话题的忌讳或不熟悉。例如,在职场中,有人可能不敢询问上司有关项目的具体情况;在社交场合,某些人可能因为不熟悉话题而选择保持沉默。
同义成语:不敢恭维、望而却步
反义成语:勇敢前行、敢于担当
“不敢问津”在**传统文化中反映了人们对未知和不确定性的普遍心理,尤其在面对权威或复杂问题时,这种心理尤为明显。在现代社会,虽然信息获取的途径增多,但因信息过载导致的困惑和不安也使得人们在某些情况下仍然选择沉默。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一种微妙的紧张和不安,常常在面对陌生环境或新事物时产生。它传达了一种内心的挣扎,既想了解又害怕被拒绝的复杂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因对某个领域的知识欠缺而不敢主动询问他人,比如在大学时第一次参加科研项目时,我对实验设备一无所知,虽然心里有许多问题,但由于害怕显得无知而没有提问,结果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困惑。
在一条小河边,渔夫静默不语。水面微波荡漾,似乎在低声诉说着未解的秘密。行人路过,望着那一汪清水,心中生出疑虑,不敢问津,只能在心中默默回味那一份神秘。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fraid to ask”或“too shy to inquire”,这些表达也传达了对未知的畏惧和不自信。然而,不同文化中对于主动询问的态度可能有所不同,某些文化鼓励开放的交流,而另一些则可能更倾向于保留和内敛。
通过对“不敢问津”的学,我意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和情感的载体。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提醒我在面对未知时,要勇于探索和提问,而不是选择沉默。
几个月的工夫,除了那些大部头的理论著作我~外,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 ★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既得荆州,天下莫敢问津。”
《后汉书·袁绍传》:“绍既败,天下莫敢问津。”
《汉书·王莽传上》:“莽既篡位,天下莫敢问津。”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不敢问津。”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人不敢问津于秦。”
几个月的工夫,除了那些大部头的理论著作我~外,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