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2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4:16:21
成语“骨肉未寒”字面意思是指亲人的尸体还未冷却,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刚刚经历丧失,心情悲痛和不堪承受。它通常用于形容因失去亲人而感到的悲痛和哀伤。
“骨肉未寒”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丧葬文化,强调了亲情的深厚和失去亲人的痛苦。这个成语常常与丧失、悲伤的情感相关,反映出人们对于亲情的重视,以及在亲人刚刚离世时的无助感。虽然没有具体的文学出处,但它在**古代和现代文学中都有所体现,成为表达悲痛的一种常用表达。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亲情关系十分重要,骨肉未寒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亲情的深刻理解和重视。丧失亲人是人生中最痛苦的经历之一,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能够引起共鸣,尤其是在处理家庭关系和情感时。
“骨肉未寒”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悲痛、无奈和同情。它让人联想到亲情的珍贵,以及生死带来的不可逆转的痛苦。这种情感反应在表达时能够引发共鸣,使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生命和亲情的意义。
在一次亲戚去世的葬礼上,我亲身感受到“骨肉未寒”的深刻含义。亲友们在悼念中,大家都流露出无尽的悲伤与怀念,这让我意识到亲情的珍贵和失去的痛苦。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描写: “她望着父亲的遗像,心中涌起的悲痛如潮水般涌来,骨肉未寒的痛楚让她无法自已,决定用余生去追寻父亲未完成的梦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freshly grieving”,意指刚刚经历丧失,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可以用“grief”来表达相似的情感。不同文化对亲情的重视程度和丧失的表现方式各有不同,但普遍都会引发深切的同情和理解。
通过对“骨肉未寒”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情感的共鸣。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珍惜身边的人,也让我更加敏感地对待他人的悲痛。它在生活中具有重要的表达价值,能够让我在适当的时机传达出深切的同情和理解。
晁天王临死时嘱咐:‘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此话众头领皆知。今骨肉未寒,岂可忘了?
中年丧妻,大不幸也。~,安忍便议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