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11:3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37:04
“当家作主”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做家里的主人”,即掌握家庭的管理权和决策权。其基本含义是指掌握权力或控制权,能够独立做出决策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或团体中拥有主导地位。
“当家作主”最早出现在《红楼梦》中,意指女性在家庭中拥有决策权、管理权。这个成语体现了传统家庭中对女性角色的重视,以及她们在家庭事务中的参与。随着时代的发展,成语的使用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和政治领域,表示个人或群体的自主权和决策能力。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家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长的权威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成语“当家作主”强调了个体在家庭和社会中所应拥有的主导地位和自主权。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随着性别平等和民主意识的提升,这一成语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强调个体和集体的自主权。
“当家作主”让我联想到权力与责任。能够当家作主意味着不仅要有做决策的能力,还要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这也让我意识到在生活中,掌握选择权的同时,也要负责自己的选择。
在我大学时期的一个社团中,我曾担任社长,负责组织活动和决策。那段时间我深刻体会到了“当家作主”的含义,既要考虑团队成员的意见,又要做出最终的决策,确保活动的成功。
在某个小故事中,我可以这样写: “在那个静谧的小村庄里,李阿姨总是当家作主。无论是春天的播种,还是冬天的收成,她的每一个决定都如春雨滋润着村民的心田。”
在英语中,“take charge”或“be in charge”可以与“当家作主”相对应,表达掌控权力与责任的意思。不过,文化背景不同,西方社会中对个人权利的强调可能更为直接,而在**文化中,家庭和集体的观念更为突出。
通过对“当家作主”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自主权和责任的思考。在语言学*中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我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深度。掌握这一成语,可以让我在日常交流中更加自信和明确。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李林甫自谓当家作主,遂专权用事。”
《后汉书·袁绍传》:“绍自谓当家作主,遂起兵讨董卓。”
《汉书·王莽传上》:“莽自谓当家作主,遂篡汉室。”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吾闻之,当家作主,必自任其责。’”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使赵衰为政,赵衰曰:‘臣不敢当家作主。’”
沙汀《风浪》:“申大嫂可以说是全家真正~的人,申大哥也事事听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