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1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57:06
成语“真相毕露”由“真相”和“毕露”两个部分组成。“真相”指事情的真实情况,而“毕露”则意为完全显露、暴露。整体上,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真相完全显露出来。基本含义是指某件事情的真实情况被揭示,常用于说明隐藏的真相不再掩盖,或骗局被揭穿。
“真相毕露”并没有特定的文学出处,但其构成的字词在古代文献中有着丰富的使用。类似的表达可以在许多古典诗词和散文中找到,强调真相的显现和真理的不可避免。例如,许多文人在讨论历史或社会**时,常常提到真相的揭示,以警示世人或表达对正义的追求。
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广泛: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真相的揭露常常涉及到法律、公正和社会责任等问题。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真相的显露变得更加容易,也更加复杂。人们对真相的渴望以及对谎言的厌恶,使得“真相毕露”这一成语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真相毕露”常常让我联想到正义的实现与真理的追求。它带给我的情感是期待与解脱,期待真相的揭示能够带来公平,同时也反映出对谎言的反感。这种情感在表达时往往会激发我对正义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我发现一位朋友在背后说我的坏话时,起初我感到困惑与愤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逐渐显露出来,我也选择了与他进行沟通,最终化解了误会。这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真相毕露”的重要性。
在某个故事中,我可以这样写: “在暴风雨过后,天空逐渐放晴,村庄中的秘密也随之浮出水面。真相毕露,昔日的恩怨在阳光下变得无所遁形,所有人都站在了真理的面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the truth comes out”,也强调真相的揭露。虽然两者表达的核心思想相近,但文化背景下对真相的重视程度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在一些文化中,隐藏真相被视为一种保护,而在其他文化中,揭露真相则是道德责任。
通过对“真相毕露”的学,我对真相、正义和沟通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一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真实与透明,增强了我在交流中对真相的重视。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郑伯如楚,楚子与之盟,曰:‘郑伯之来也,吾将以礼待之。’及郑伯至,楚子果以礼待之。于是真相毕露,诸侯皆服。”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闻之,大惊,曰:‘我固知其非人也,今真相毕露,奈何?’”
《红楼梦》第九十八回:“宝玉听了,不觉大哭,说道:‘我原知道她是个薄命人,却不料真相毕露,竟是这样!’”
《资治通鉴·汉纪》:“莽既篡位,欲以符命自固,乃下书曰:‘皇天上帝,后土神祇,昭告于我,使我为天子。’于是真相毕露,天下大乱。”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怒,欲斩之。范增曰:‘此人言直,不可杀也。’项王乃止。于是真相毕露,诸将皆服。”
原先他还想狡辩,但后来~,才使他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