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0:3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0:41:39
成语“路人皆知”的字面意思是“路上的人都知道”,通常用于形容某件事情非常明显或普遍,大家都知道,毫无疑问。引申义是指某个事实或道理显而易见,不需要特别说明。
“路人皆知”出自《左传》。原文为“路人皆知,岂敢不言?”这句话表达了某种道理或事实是众所周知的,因此说出来也没有什么可隐瞒的。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真理和公共知识的重视,强调了社会共识的重要性。
“路人皆知”常用于各种语境中,如: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成语“路人皆知”可以反映出知识传播的普及程度。在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速度很快,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网络迅速被大众知晓,因此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尤其是在讨论公共**或社会现象时。
“路人皆知”带给我一种普遍认同的感觉,反映了人们在某些事情上的共识与理解,令人感到安心。但同时,它也暗示了对于某些事情的批评,尤其是当一个观点被视为“路人皆知”却仍在被讨论时,可能意味着缺乏深度或新意。
在我的生活经历中,有时和朋友讨论某些社会热点话题时,会用到“路人皆知”来表示这些事情已经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无需多加解释。例如,在讨论环境保护时,大家都知道其重要性,因此可以直接进入更深入的讨论。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这样使用:“月明点滴,路人皆知,心中所念,唯有你知。”这表达了内心情感的隐秘与外界认知的对比,展示了成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在英语中,可以用“common knowledg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表示某个事实为公众所知。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核心意义都是强调某事的普遍性和显而易见性。
通过对“路人皆知”的深入分析,我理解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表达公认事实的工具,它在语言学*和交流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提醒我们在沟通时,考虑到对方的知识背景,从而更有效地传达信息。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死后,由司马懿和曹爽辅佐曹睿执政。曹睿死,司马懿杀了曹爽,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立曹髦为皇帝。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不把曹髦看在眼里,威胁要封晋公。曹髦气愤不过,说:“司马昭的心,路人所知也。”
尾大末强,~,不敢声扬,公独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