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2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51:47
成语“杳无踪影”的字面意思是“完全没有踪迹和影子”。基本含义是指某人或某事消失得无影无踪,难以找到或追寻,通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失踪。
该成语的来源并不明确,但它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中关于失踪或消失的描述。在古典文学中,常常使用类似的表达方式来形容人或事物的消逝,特别是在描写离别、失踪或死亡的场景时。
“杳无踪影”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广泛。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特定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杳无踪影”反映了人们对失踪现象的关注与恐惧。在现代社会中,失踪不仅是个人情感的问题,也涉及法律、心理健康等更广泛的社会议题。成语在现代语境中依然适用,常用以形容失联的情况。
该成语常常带给人一种失落和惆怅的情感,尤其是在思念或寻找某人的情况下。它联想到孤独、无助、以及对未知的恐惧,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尤其是在描写情感时。
在生活中,我曾经历过朋友短时间失联的情况,那种焦虑和无助的感觉让我深刻体会到“杳无踪影”的含义。我们在寻找她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无力感,这种体验让我更加理解这个成语的情感深度。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杳无踪影”:
月下孤灯影摇曳,
往事如烟杳无踪影。
春风再起花满地,
却无君影伴我行。
在英语中,可以用“vanish without a trace”或“disappear without a trace”来表达相似的意思。这些表达同样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突然消失,反映出不同文化中对失踪现象的关注。
通过对“杳无踪影”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形象而富有情感的成语,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表达失落、寻找、孤独等情感时有了更合适的用词。
伊常常盼望佣妇到来,好问个究竟,却又杳无踪影。
《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杜少卿寻访故人,但杳无踪影,心中不免感慨。”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寻访聂小倩,但杳无踪影,心中甚是惆怅。”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行者道:‘师父,那妖精杳无踪影,不知哪里去了。’”
《水浒传》第十八回:“宋江道:‘那厮们杳无踪影,不知投何处去了。’”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宝玉听了,心中越发疑惑,便问:‘你说的那人,如今在哪里?’黛玉道:‘杳无踪影,不知去向了。’”
她走到园子里,只看见那株玫瑰花上,非但不比昨天开得更大更美丽,而且连昨天所看见的那几朵将开的花,都~,不知去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