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4 13:1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29:43
“寻踪觅迹”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寻找踪迹和痕迹”。它通常用来形容追踪某人或某事,试图发现其行踪、所在或发展情况。基本含义是努力寻找线索,获取信息。
“寻踪觅迹”出自明代文学作品。在古代文学中,常常出现追寻、寻找的主题,反映了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和对真相的追求。这一成语的具体出处不易考证,但它蕴含的追寻与探索的精神在**古典文学中屡见不鲜。
“寻踪觅迹”可以用于多个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寻踪觅迹”在**文化中代表着对真相的追求和对未知的探索精神。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寻找信息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但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反映了人们对信息和真相的渴望。在一些文化中,寻踪的过程也被视为个人成长和自我发现的重要部分。
该成语常常带给人一种紧迫感和探索的激情。它体现了人们在面对未知时的勇气和决心,激励着人们不断寻求真相、突破困境。在表达上,它可以传达一种不甘于现状的情绪,鼓励人们积极行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经历过一次寻找失联朋友的过程。当时,我和其他朋友一起寻踪觅迹,走访了他的常去之地,最终找到了他。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意义,也让我意识到寻找和探索的价值。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寻踪觅迹”:
月明点滴照苍穹,
孤影寻踪觅迹中。
风声细语随影走,
愿随梦游赴远空。
这段诗句通过“寻踪觅迹”表达了对远方和未知的向往。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earch for clues”或者“track down”,这些表达同样传达了寻找和探索的含义。然而,文化背景和用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寻踪的过程可能被视为个人冒险,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可能更强调团队合作。
通过对“寻踪觅迹”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探索和寻找的过程。它提醒我在面对未知时,要抱有积极的态度,并持续努力去发现真相。这在语言学*中同样重要,鼓励我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和表达方式。
小生张伯腾,恰才遇着的那个女子,人物非凡,因此寻踪觅迹,前来寻他。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匡超人寻踪觅迹,终于在一家小酒店找到了他的朋友。”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夜行,忽闻女子哭声,寻踪觅迹,至一荒宅。”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行者道:‘你且休嚷,等我寻踪觅迹,看是何人。’”
《水浒传》第十回:“林冲寻思:‘这厮们必有奸计,我须寻踪觅迹,看他如何。’”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宝玉听了,便如得了珍宝一般,忙寻踪觅迹,要找那说话的人。”
你这几年在那里游,教娘倚门终日望无休。~音书杳,无处问因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