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0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8:17:45
“蓬首垢面”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头发杂乱(蓬头)和面容肮脏(垢面)。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外表邋遢、不修边幅的样子,通常用来形容人的不整洁或粗俗。
“蓬首垢面”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中。诗中通过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艰辛和贫困的感受。成语的构成使用了“蓬”和“垢”两个字,“蓬”原意指蓬松的样子,常用来形容头发的凌乱;“垢”指污垢、脏东西,常形容面容的肮脏。通过这两个字的结合,形成了对人外表的生动描述。
“蓬首垢面”可以用于多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蓬首垢面”在**文化中,外表往往与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状态息息相关。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外在形象,也暗示了社会对个人的期待和评价。在现代社会,尽管人们对外表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但“蓬首垢面”仍然能引起人们对生活状态的关注。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生活中遭遇挫折的人们,尤其是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他们的外表常常反映出生活的艰辛,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对人们处境的同情和关心。
在一次义工活动中,我遇到了一位流浪汉,他的头发蓬乱,脸上满是污垢。我想起了“蓬首垢面”,并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外表的问题,更是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不理解和忽视。在那次活动中,我努力去倾听他的故事,并尽可能地帮助他。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蓬首垢面”:
街头人影交错,
蓬首垢面惹人怜。
谁知背后辛酸泪,
一笑置之几人间。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scruffy”或“disheveled”,都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外表邋遢。这些词语同样传达了对个人外貌的评价,但在文化语境中,可能更少涉及到社会地位的暗示。
“蓬首垢面”这一成语让我深刻体会到外表与内心、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它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广泛应用,使我意识到语言的力量,以及如何通过生动的描绘传达情感和社会现象。在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帮助我更精准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
他虽然~,但相貌却依稀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