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1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59:00
成语“心虚胆怯”由“心虚”和“胆怯”两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指内心感到不安、虚弱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因为心里有愧、做错事或担心事情的后果而感到胆怯、害怕。
“心虚胆怯”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其构成的两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常常出现,尤其是在描写人们心理状态的文章中。“心虚”强调的是内心的不安,而“胆怯”则是表现出一种懦弱的态度。这个成语可以归纳为对内心恐惧的一种描述,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压力或困境时的脆弱心理。
“心虚胆怯”可以用于多种场合,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个人的内心感受常常被视为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心虚胆怯”不仅反映了个人心理状态,也与社会对成功与失败的看法紧密相关。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健康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对此成语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能够引发对自我反思和心理疏导的重视。
“心虚胆怯”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共鸣和理解,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经历这样的时刻。它能够引导人们反思内心的脆弱与坚强的关系,促使个体寻求自我提升和成长。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因为准备不充分而在演讲时感到心虚胆怯。通过这次经历,我意识到内心的不安往往源于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之后我开始更加注重准备和自我提升,逐渐克服了这种心理。
在一个故事中,我可以写道:“在那片幽暗的森林里,勇士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心虚胆怯的他不知该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恶战。他的手微微颤抖,仿佛连剑也感受到了他的犹豫。”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having cold feet”,形容在面对重要决策时的犹豫和恐惧。在西方文化中,这种心理状态同样被广泛讨论,也有许多相关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描绘类似情感。
通过对“心虚胆怯”的学,我深刻理解到人类心理的复杂性。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性,更在生活中反映了我们面对压力和挑战时的真实感受。它提醒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关注内心的声音和情感的传达。
而且聘才在车上,一路上说了些利害话,心虚胆怯,只得战战兢兢上前,见夫人磕了一个头起来,低头傍立。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范进心虚胆怯,不敢多言,只得唯唯诺诺。”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心虚胆怯,不敢直视,只得低头应诺。”
《水浒传》第十八回:“宋江见晁盖心虚胆怯,便道:‘哥哥休要如此,小弟自有分晓。’”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孔明见玄德心虚胆怯,乃笑曰:‘主公勿忧,亮自有妙计。’”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宝玉听了,心虚胆怯,忙道:‘我并没有说什么。’”
本来就~,听独眼龙这样一喊,又见他这样慌张地往外跑,有的也跟着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