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0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24:36
成语“痛自创艾”字面意思是“痛苦地自我创伤,像艾草一样”。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因自己的过失或错误而感到痛苦,强调自我反省和自我伤害的过程。
“痛自创艾”源于古代的典故,艾草在文化中常被用作驱邪避害的草药。成语中的“创艾”意为“自伤”,而“痛”则强调了这种自我伤害带来的深刻痛苦。此成语反映了古代对个人行为后果的重视,强调了自我反省和对自身过错的痛苦感受。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演讲以及日常对话中,特别是在谈论个人反思、悔恨或自我批评时。它能够有效传达出一种对自身错误的深刻理解和痛苦感受。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自我反省是重要的价值观之一。成语“痛自创艾”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强调个人应对自己的错误感到痛苦,并通过反思来成长。在现代社会,这种观念仍然适用,尤其是在教育和职业发展中,鼓励人们勇于面对自己的过失,以便更好地改进。
“痛自创艾”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深沉的自责和懊悔。它使人联想到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和教训,提醒人们在错误中学*,寻求自我提升的机会。这种情感的反思能激励人们不断进步。
在我的生活中,我在工作上曾犯过一个严重错误,导致团队进度受到影响。经过深刻的反思,我深感痛自创艾,意识到自己的疏忽对团队的影响,最终我主动承认错误并寻求改正方法,这让我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加谨慎。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月明千里共此时,
往事如烟痛自创。
艾草清香绕心间,
自省反思再出发。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于“痛自创艾”的表达可以用“bitter lesson”来形容,即“苦涩的教训”。这两者都强调了个人因错误而感受到的痛苦和反思的必要性,但在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
“痛自创艾”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个深刻的生活哲理。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错误时,保持自我反省的态度,勇于承担责任,从而实现个人成长。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让我更加关注自我反思的重要性,鼓励我在遇到挫折时,从中学并进步。
里中少年有殴母者,公欲与其父直诸有司,置之重典,少年惧,叩头流血请教,公乃许之,而其人亦痛自创艾,卒为善士,为乡里所重如此。
《宋史·岳飞传》:“飞痛自创艾,誓不复为。”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五年》:“袁绍痛自创艾,欲以谢天下。”
《后汉书·袁绍传》:“绍痛自创艾,深自贬损。”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武安皆痛自创艾,以谢天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郑人痛自创艾,以告于晋。”
明朝时期,戴公见乡里有一个年轻人殴打母亲,想同他的父亲一起把他官办,让法律来惩罚他。那年轻人害怕了,向戴公叩头谢罪并表示愿意改正。戴公给他改正的机会,那人从此洗心革面、痛自创艾,终于成为一个乡里敬重的大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