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0:4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25:57
成语“悖入悖出”由“悖”和“入出”构成,字面意思是指行为或做法不符合正常逻辑,既然进入了某个状态或境地,就应该顺应其规律,而不应违反。基本含义是形容事物的进出或行为与常理相悖,往往用于描述混乱、矛盾的状态。
“悖入悖出”出自《左传》,原文为“悖入悖出,故国失之”。这一成语的历史背景与春秋时期的政治动荡有关,强调了治理国家时不应违背常理和道德,否则会导致国家的衰败与混乱。
该成语通常用于政治、经济、管理等领域,尤其是在描述决策失误或行为不当时。此外,它也可以用于日常对话中,形容某人做事不合常理或逻辑。例如,在公司会议中讨论某项决策时,可能会有人指出:“这个方案悖入悖出,根本无法实施。”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和谐与中庸,悖入悖出则反映出对违背常理行为的警惕。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复杂性增加,治理和管理中仍然需要遵循基本原则,否则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
“悖入悖出”在我心中引发了一种混乱和无奈的情感,它让我联想到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不合常理的决策或行为,常常让我感到困惑和沮丧。它提醒我在做决定时要考虑到逻辑和规律。
在我自己的工作中,有一次团队讨论时,有人提出一种新的工作流程,但我觉得这个流程悖入悖出,既增加了工作负担,也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最终,我们重新审视了思路,确保了工作效率。
在一首小诗中:
“悖入悖出浮云间,
理应合规破万难。
若不循道迷途远,
何妨寻常逐梦还。”
在英语中,类似表达可以是“contradictory”或“illogical”,用来描述不合逻辑的情况。在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对合乎逻辑和理性思维的重视是一致的。
通过对“悖入悖出”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逻辑和常理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更加关注在沟通中保持一致性和合理性。它在我未来的学和表达中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资治通鉴·汉纪·武帝元狩四年》:“悖入者必悖出,天之道也。”
《后汉书·桓谭传》:“悖入者必悖出,天之道也。”
《汉书·食货志下》:“悖入悖出,非所以长世也。”
《史记·平准书》:“是以悖入悖出,非所以长世也。”
《左传·宣公十五年》:“悖入者必悖出,天之道也。”
诉者多矣。神以为~,自作之愆;杀人人杀,相酬之道,置不为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