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5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05:32
“知书识礼”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懂得书本知识,明白礼仪规矩”。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既有文化修养,又懂得社会礼仪,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文雅、教养好。
成语“知书识礼”源于传统的儒家文化,强调知识与礼仪的重要性。在古代,读书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方式,而礼仪则是维持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基础。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社会对教育和道德修养的重视,尤其在家庭教育和社会规范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知书识礼被视为个人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影响着家庭、社会的和谐。在现代社会,虽然教育方式和社会环境有所变化,但知书识礼的理念仍然适用,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礼仪的理解和尊重显得尤为重要。
“知书识礼”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温暖和积极向上的感觉,联想起古代士人的风雅,以及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追求。它激励我们不断学*和提高自身修养。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参加过一个社区志愿活动,通过与居民的交流,我意识到“知书识礼”不仅仅是个人的修养,更是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因素。通过学*礼仪和尊重他人,我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我尝试将“知书识礼”融入到一首小诗中:
书卷气息浓,礼仪伴我行,
知书识礼者,心中自有灵。
和风细雨中,绽放文明花,
明理知礼德,世间共芬芳。
在英语中,可以用“cultured and polit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其文化背景与“知书识礼”略有不同。西方文化对于教育和礼仪的重视同样存在,但在具体表达上常常更多强调个人的独立性与自我表现。
通过对“知书识礼”的学,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与礼仪在个人发展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这不仅帮助我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在与他人沟通时更加得体和自信。这个成语提醒我在学和生活中,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礼仪的尊重。
媳妇虽不敢说知书识礼,然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俗话,是从小儿听到大的。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六回:“他是个知书识礼的人,自然不会做出这种事来。”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知书识礼,为人正直,小倩甚敬之。”
《醒世恒言》卷三:“他自幼知书识礼,为人谦和,乡里称他是个君子。”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他是个知书识礼的人,怎肯做这等事?”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自幼酷爱读书,知书识礼,不比那些纨绔子弟。”
文君,你是~的人,我万不想出你,替我卓门闹出这样伤风败俗的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