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5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8:08:13
成语“莫此之甚”字面意思是“没有比这更甚的了”。其基本含义是形容某种情况或事物达到了极点,无法再更严重或更突出。通常用于强调某种状态的极端程度。
“莫此之甚”出自《汉书·王莽传》。原句为“无有是处,莫此之甚”,意思是说没有比这更糟糕的情况。它反映了古代对某种极端情况的描述和批判,后来的用法逐渐演变为用于形容事物的极端程度。
“莫此之甚”可以用于文学作品中强调情节的紧张和冲突,也可以在日常对话中用来形容极端的情绪或状况。例如,在演讲中,演讲者可以用它来强调社会问题的严重性。
同义成语:无以复加、极端、到了极点
反义成语:轻描淡写、微不足道
在**文化中,成语常常用来总结和概括经验教训。“莫此之甚”反映了对极端情况的关注,提示人们警惕可能的后果。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在讨论社会问题、环境保护等话题时,强调事情的严重性。
“莫此之甚”带给我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警示。在表达极端情况时,它不仅传达了信息的严肃性,同时也引发人们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后果的关注。这种情感反应使我在语言表达中更加注重选择词语的准确性和力度。
在一次社团活动中,我提到某个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用到了“莫此之甚”。通过这个成语,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问题的紧迫性,进而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这让我意识到合适的成语可以让表达更加有力。
在写作中,我尝试将“莫此之甚”融入到故事中: “在那个凄凉的夜晚,伴随着狂风暴雨,村庄的惨状让人心痛,真可谓莫此之甚。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避难所,然而灾难的阴影覆盖了每一个角落。”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beyond compare”或“unprecedented”,它们也传达了极端的意思。在不同文化中,表达事物极端状态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严重情况的重视。
通过对“莫此之甚”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极端情况的表达在语言中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准确传达信息,还能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适当地运用成语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损败风化,渎乱情礼,莫此之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