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9:0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47:01
“稀世之珍”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世上稀有的珍贵之物”。它通常用来形容极为珍贵、稀有的事物或人,强调其独特性和无法替代的价值。
“稀世之珍”的成语由“稀世”和“珍”两个部分构成。“稀世”意指在这个世界上非常稀有,而“珍”则是指珍贵的东西。虽然没有具体的历史典故,但这个成语的构成反映了古代对珍稀事物的高度重视。在**传统文化中,珍宝常常被视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因此这个成语也隐含着对珍贵事物的追求。
“稀世之珍”可以在多个语境中使用:
文学作品:常用来形容某个角色或物品的独特和珍贵。
日常对话:可以用来描述某种特别的经历或人际关系。
演讲:在演讲中强调某个观点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珍贵的事物往往与财富、地位和尊严密切相关。稀世之珍不仅仅是物质的象征,也可以代表精神层面的珍贵价值,如友情、爱情和才华。现代社会中,面对快速变化的生活节奏,人们对于“稀世之珍”愈发渴望,期望在生活中寻找到真正值得珍惜的东西。
“稀世之珍”常常让我联想到那些独特而珍贵的经历和人际关系,感受到珍贵的东西往往需要用心去发现和珍惜。在表达时,这个成语能够传达出对某种独特价值的高度赞美和珍视。
在生活中,我曾经遇到一位老师,她的教导和关怀让我倍感珍惜。我常常用“稀世之珍”来形容她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提醒自己要珍惜这样的良师益友。
在一首小诗中:
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下,
友情如稀世之珍闪耀,
纵使世事如潮水奔涌,
我心深处永不忘怀。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 rare gem”,意味着某种珍贵而稀有的事物。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对独特价值的赞美。
“稀世之珍”不仅是对珍贵事物的赞美,也是对我们生活中那些独特经历和人际关系的提醒。在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传达珍贵的情感和价值,鼓励我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和珍惜那些“稀世之珍”。
当时卿相及好事者,得居寀图障卷簇,家藏户宝,为稀世之珍。
《清史稿·文苑传一·王士祯》:“士祯以诗名,与朱彝尊并称‘朱王’。其诗清新俊逸,为世所宗。论者谓其诗如‘稀世之珍’,非徒以声律工也。”
《明史·文苑传二·徐渭》:“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尝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当嘉靖时,王世贞主盟文坛,独渭与之抗行,世贞大憾,然亦自言:‘于他无所让,独让文长一头地。’有《徐文长集》、《阙编》、《樱桃馆集》行世。论者谓其诗文奇肆,书画精妙,皆稀世之珍也。”
《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邕之文,于碑颂是所长,人奉金帛请其文,前后所受钜万计。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时议以为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其为时所重如此,故时人号‘文章伯’,亦曰‘稀世之珍’。”
《宋史·文苑传六·米芾》:“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特妙于翰墨,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篆籀八体及摹印,皆造其妙,而集中又有《宝章待访录》,皆稀世之珍也。”
《晋书·陆机传》:“机既死,家无余财,惟有文集二十卷,时人以为稀世之珍。”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9回:“见那丸色如金黄,润若渥丹,小如芥子,重逾铜钱,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