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36:01
成语“归根究柢”由“归根”和“究柢”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回到事物的根本和本质,基本含义是追溯事物的根源,深入探讨事物的本质。在分析问题或事情时,强调要从根本上理解和解决问题。
“归根究柢”最早见于《周易》,意指探讨事物的本质和根源。该成语的形成与古代哲学思想密切相关,尤其是道家和儒家强调的“追根溯源”理念,强调对事物进行深入剖析,以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归根究柢”常用在学术讨论、哲学思考、问题解决等场合。比如在科学研究中,研究者常常需要归根究柢,找出实验结果的根本原因。在日常对话中,人们也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对某个问题的不懈追求和深入研究。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归根究柢的思想与“中庸”、“和谐”的哲学观念相契合,强调对事物深层次的理解与和谐处理。在现代社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归根究柢的思考方式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科学研究、政策制定和教育等领域。
“归根究柢”给人一种深入、细致的感觉,体现出对真理和本质的追求。在思维与表达中,使用这个成语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严谨和深刻的态度,鼓励人们不满足于表面的理解,而要追求更深的真相。
在学*过程中,我发现归根究柢的思维方式帮助我深入理解复杂的学术问题。例如,在研究某个社会现象时,我尝试从历史、文化和经济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根本原因。
在一首小诗中:
在喧嚣的城市中,
我归根究柢,
寻觅那最初的声音,
在沉默中,倾听心灵的低语。
这首诗表达了在复杂环境中静心思考的过程,体现了归根究柢的精神。
在英语中,可以用“get to the bottom of something”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深入探讨问题的本质。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相似,都是强调对事物深入理解的重要性。
通过对“归根究柢”的学,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在生活和学中追求事物本质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问题时更加严谨和深入。它提醒我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不仅要关注表面,更要勇于探索其深层次的原因和本质。
归根究柢,害你哥哥的人,就是张大户。
《资治通鉴·唐纪》:“归根究柢,皆由人事。”
《后汉书·班彪传》:“归根究柢,其本末可见矣。”
《汉书·艺文志》:“归根究柢,皆出于一源。”
《史记·项羽本纪》:“归根究柢,非天之亡我,我自亡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归根究柢,其谁之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