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4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40:09
“深根固柢”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植物的根扎得深而固定,形容基础扎实、稳固,不易动摇。引申义是形容某种事物的基础或根基非常牢固,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
“深根固柢”最早出现在《庄子》中,原文提到“根深则柢固”,强调事物的根基越深,越能抵御外界的风雨。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哲学家对于事物本质和基础的重视,暗示着在任何事业中,扎实的基础是成功的重要前提。
该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
在**文化中,重视基础和根基的观念源远流长,深根固柢不仅适用于植物,也适用于人际关系、事业发展等方面。在现代社会,随着竞争的加剧,扎实的基础变得尤为重要,尤其在教育、经济等领域中,这一成语的适用性依然强烈。
提到“深根固柢”,通常会联想到稳定、安全和持久的感觉。它让我想到那些在困难环境中仍能坚持信念的人,或是那些在事业上不断努力并取得成功的人。这种情感反应使我更加重视扎实的基础建设。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深根固柢”的重要性。在面临挑战时,我总是努力回归到基础知识,确保自己的根基牢固。例如,在准备一项重要的演讲时,我总是会先从理论入手,确保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是扎实的。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运用“深根固柢”:
春风化雨润无声,
心中理想深根固柢。
风吹雨打不动摇,
志存高远天地宽。
通过这种方式,我展示了理想与信念的坚定。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deeply rooted”,其含义和使用场景与“深根固柢”相似,也强调事物的基础和根基。不过,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根基的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中文文化中对“根”的理解更为深厚。
通过对“深根固柢”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是语言表达的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强调基础和稳固的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中,这种对扎实基础的重视将引导我更加注重逻辑和结构的清晰,为我的表达增添力量。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汉书·贾谊传》:“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向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篋,而不知大体。”颜师古注:“言俗吏但知文墨之事,不识深根固柢之大道。”
《淮南子·人间训》:“夫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高诱注:“言君子之学,必深根固柢,以成其德。”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杨倞注:“言人之为学,若能深根固柢,则虽久而益坚。”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尹知章注:“树谷欲其成,故一年可计;树木欲其长,故十年可计;树人欲其深根固柢,故终身可计。”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杜预注:“言虞君智短,深根固柢,谓之长虑。”
乔道清法败奔走,若放他进城,便深根固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