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4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39:53
“深文巧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深奥的文章,巧妙的诋毁”。它通常用来形容用复杂的文字和巧妙的方式进行抨击或贬低某人或某事的行为。这个成语带有贬义,强调了语言的复杂性与攻击性。
“深文巧诋”的起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之间的争斗与攻讦。在文人雅士的交往中,常常会使用隐晦的语言来表达对他人的不满或批评,形成了“深文”的特征。而“巧诋”则指代那些巧妙而又不易被察觉的贬低之辞,反映出古代社会中,文人们通过文字进行斗争的智慧与策略。
“深文巧诋”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描写人物间的斗争、嫉妒与权谋时。此外,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用复杂的方式贬低他人,或在演讲及辩论中指责对手使用不正当的攻击手段。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古代**,文人之间的争斗常常通过诗词文章进行,使用深奥的文字来进行隐晦的攻击是一个普遍现象。在现代社会,虽然直接的语言攻击更为常见,但“深文巧诋”依然在一些学术、政治或商业场合中有所体现,尤其是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竞争中。
“深文巧诋”这个成语通常令人感到不快,它反映了人性中复杂的阴暗面。它引发我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尤其是那些表面上友好、实则暗藏竞争和嫉妒的人际交往。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同事通过“深文巧诋”的方式来争夺资源或职位,这让我意识到在职场中,沟通的技巧和真诚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使用“深文巧诋”:
深文巧诋藏阴影,
笔锋如刃伤心声。
笑里藏刀谁能识,
真情难觅在风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ackhanded compliment”,即带有讽刺或隐含贬义的恭维。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其传达的含义在社交场合中有着相似的作用。
通过对“深文巧诋”的学,我更加认识到语言的力量与复杂性。在交流中,不仅要注意表达的方式,还要警惕那些潜在的攻击性语言。这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谨慎与真诚,也促使我在语言学中关注词汇的多样性与使用的恰当性。
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
《明史·刑法志》:“法官深文巧诋,务在深刻。”
《宋史·刑法志》:“法官深文巧诋,务在深刻。”
《后汉书·陈忠传》:“忠不省纳,反怀诈谖,以罔上古,皆深文巧诋,致之法理。”
《汉书·刑法志》:“张汤、赵禹之属,深文巧诋,务在深刻。”
《史记·酷吏列传》:“而张汤深文巧诋,陷人于罪。”
近阅所传,可备参考……而故摘一字一句以售己说,遂至略人全文,则亦~而可笑之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