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4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36:03
“归根结柢”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回到根本,找到本质”。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思考或分析事物时,最终要回归到事物的本质和根源上,强调事物的本质和源头。
“归根结柢”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文献,尤其是在一些哲学和文学作品中,强调对事物本质的追求。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提醒人们在复杂的情况中要关注事物的根本原因和核心问题。具体的文学出处较少,但在古代哲学思想中,特别是道家思想中,有类似的强调本质和自然的论述。
“归根结柢”常用于以下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与思考,尤其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中,常常提到“道”与“本”的概念。这种追求本质的思维方式在现代社会同样适用,尤其在科学研究、社会问题分析等领域,深入理解事物的根本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归根结柢”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深思与反省。它让人联想到在生活中面对困境时,回归到自身的初心和价值观,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这种思考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困扰我的问题:职业选择的迷茫。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意识到归根结柢,我真正想要的并不是表面的职业成功,而是能让我感到快乐和满足的工作。因此,我决定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
在创作中,我尝试将“归根结柢”融入到一首诗中:
世事纷繁如梦幻,归根结柢问初心。
繁华背后藏真意,心中涟漪逐浪寻。
这首诗通过描绘世事的复杂,强调了回归初心的重要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get to the bottom of something”,意指探究事物的真相和本质。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哲学思想也存在,如印度的“根本真理”概念,强调对事物本质的追求。
通过对“归根结柢”的深入学,我认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而应深入探讨事物的本质。这种理解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我在沟通中更加清晰和有深度。
归根结柢,把一场着水人命一盘摙归去,还亏有钱使得鬼推磨。
《资治通鉴·唐纪》:“归根结柢,务在安民。”
《后汉书·班彪传》:“归根结柢,务在明德。”
《汉书·食货志下》:“归根结柢,务在均平。”
《史记·平准书》:“归根结柢,务在节用。”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归根结柢,民之利也。”
~,谁能不为着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