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5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8:57:13
“补阙拾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为“补充缺失的部分,拾起遗落的东西”。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对事物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已有作品或内容进行修订、完善时所用的手法。这个成语强调了对缺失部分的重视和对整体质量的追求。
成语“补阙拾遗”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对文献、诗歌等创作的修订与整理。在古代,文人常常会对前人的作品进行补充和修改,以求更完美的表达。这个成语反映了对于知识和文化的传承与延续的重视。
“补阙拾遗”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广泛: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重视完善和修订是文人精神的一部分。该成语反映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的快速更新与传播,补阙拾遗的精神依然适用,鼓励人们在工作和学中不断反思和改进。
“补阙拾遗”让我联想到对自我提升的追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不断学*和实践来完善自己,正是这一过程体现了补阙拾遗的精神。
在我自己的学*过程中,曾经在写论文时遗漏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后来在老师的建议下,我认真查找相关文献,最终补阙拾遗,使我的论文更加严谨和完整。这一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意义。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补阙拾遗”这个成语:
岁月如歌逐梦行,
风雨中我补阙拾遗。
点滴心声皆珍贵,
愿将遗落再重拾。
在英语中,可以使用“fill in the gap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对缺失部分的补充。不过,英语表达未必具备“文化传承”的深厚内涵,更多的是实用层面的补充。
通过对“补阙拾遗”的学,我意识到了这一成语在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上的重要性。在学和工作中,不断反思和完善,既是对自我的提升,也是对他人的尊重。这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也为社会的进步贡献了一份力量。
圣王将举大事,必崇三讯之法,朝置谏官以匡大理,疑承弼以补阙拾遗。
其次扬清激浊,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