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0:1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23:21
“欣欣自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欣欣”表示欣喜、快乐,而“自得”则意味着自己感到满足、得意。整体而言,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心情愉悦,感到自得其乐,通常用于描述一种内心的快乐和满足感。
“欣欣自得”最早可追溯至《论语》中的诸多经典文献,尤其是在描述孔子及其弟子们的快乐与满足时。虽然“欣欣自得”并不是直接摘自《论语》的成语,但其所表达的思想与儒家提倡的内心和谐、知足常乐的理念密切相关。
在文学作品中,“欣欣自得”常用来描绘人物内心的愉悦状态,传达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在日常对话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比如在成功完成一项任务后,或者在享受美好时光时。在演讲中,演讲者可能会用它来激励听众追求快乐和满足。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欣欣自得”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内心平和与自我满足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尽管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依然受到关注。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关注内心的满足,而不仅仅是外在的成就。
“欣欣自得”让我联想到那些生活中简单而快乐的时刻,比如与朋友分享美好时光或完成一项喜欢的工作。它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快乐的源泉。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我参加了一次志愿者活动,帮助社区打理花园。完成后,我感到非常欣欣自得,看到大家享受这片花园的笑容,内心充满了满足感。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花园里的花儿竞相开放,蝴蝶翩翩起舞。她坐在长椅上,欣欣自得地享受着这一切,心中默念:“生活如此美好,我愿在此刻永恒。”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to be in high spirits”,它传达了愉快、兴奋的情绪。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两者都强调内心的快乐与满足。
通过对“欣欣自得”的学,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它反映了人们对快乐与满足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懂得如何使用这样的成语能够更好地传达情感和思想,增添语言的表现力。
朱源在灯下细观其貌,比前更加美丽,欣欣自得。
《晋书·王导传》:“导自以功高,欣欣自得。”
《后汉书·班超传》:“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上书乞归,帝许之,欣欣自得。”
《汉书·王莽传上》:“莽自以为功成,欣欣自得。”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欣然自得,曰:‘吾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欣欣然自以为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