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0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23:04
“欢欣鼓舞”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欢喜”和“鼓舞”。它表示一种愉快、兴奋的状态,通常指人们在取得某种成就或受到某种激励后所表现出的喜悦和振奋的情绪。基本含义是形容人们心情愉快,精神振奋,充满活力。
“欢欣鼓舞”并没有明确的文学出处,但其构成的两个词“欢欣”和“鼓舞”均有悠久的使用历史。“欢欣”意为快乐和欣喜,而“鼓舞”则指用鼓声激励士气。这个成语的组合体现了人们在喜悦和激励下的情绪状态,可能源于古代对喜庆活动的描述,如节日庆典、胜利归来的场景等。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在以下场景中的情绪: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情感的表达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喜庆的时刻。成语“欢欣鼓舞”不仅仅是对情绪的描述,也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常用于庆祝成功和传达积极的心态。
“欢欣鼓舞”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能够激励人们克服困难,追求梦想。它常常让我联想到成功的喜悦和团队合作的力量,能够在生活中带来动力和希望。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曾经历过一次重要的考试,得知自己通过后,我感到欢欣鼓舞,和朋友们分享这个好消息。我们聚在一起庆祝,这种团结的氛围令我倍感温馨。
在某个春天的早晨,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房间,鸟儿在枝头欢唱,我心中充满了欢欣鼓舞的情绪,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新生而欢呼。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overjoyed”或“elated”,也都表达了极大的喜悦和兴奋感。在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述方式不同,但对成功和快乐的共同渴望是相似的。
通过对“欢欣鼓舞”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工具,更是情感的载体。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传递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自公始至,释其重荷……是故莫不欢欣鼓舞之至。
《明史·海瑞传》:“瑞之至也,士民欢欣鼓舞,以为得人。”
《宋史·岳飞传》:“军民欢欣鼓舞,以为中兴有望。”
《晋书·王导传》:“导以大义感之,欢欣鼓舞,莫不响应。”
《后汉书·班固传》:“于是天下欢欣鼓舞,颂声载道。”
《汉书·王莽传下》:“民皆欢欣鼓舞,以为太平可期。”
但在革命成功了的当时,我们一般的人是怎样地~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