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8:3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23:12
成语“以防不测”的字面意思是为了防范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基本含义是事先采取预防措施,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或风险。它强调了在不确定性和潜在危险面前,预先做好准备的重要性。
“以防不测”并没有确切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其构成的字词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反映了古人对于不可预知的认识与应对策略。这一成语体现了传统文化中重视计划和预防的思想,尤其在军事和政治领域中,常常需要做好应对突发**的准备。
“以防不测”可以在多个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重视预防和准备的观念由来已久。在农业社会,农民会关注天候变化,以防自然灾害影响收成。在现代社会,尤其在企业管理和风险控制领域,“以防不测”的思想被广泛应用,体现在风险管理、应急预案等方面。
“以防不测”给人一种谨慎而周到的感觉,体现了对未来的重视和责任感。在个人生活中,它提醒我们要有前瞻性,避免因缺乏准备而造成的损失或困扰。
在我的个人经历中,曾因一次未做准备的旅行而遭遇风雨,导致旅途不顺。此后,我便在每次出行前,都会提前检查天气和行程,以防不测的事情发生,确保旅途顺利。
在一首小诗中:
云卷云舒天际宽,
行舟江上任风翻。
以防不测心中藏,
备好伞来雨不难。
这首诗通过以防不测的主题,表达了在生活中预防和准备的重要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Prepare for the worst”,意为“未雨绸缪”。不同文化背景下,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于风险和预防的重视是普遍的。
通过对“以防不测”的学*,我认识到预见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更加从容。它促使我在生活和工作中都积极做好准备,避免潜在风险,提升了我的思维方式和决策能力。
公必欲去,我等引甲士护从,以防不测。
《资治通鉴·唐纪·武德九年》:“上曰:‘朕思之熟矣,宜以防不测。’”
《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今西域未宾,边陲多事,宜以防不测。’”
《汉书·艺文志》:“兵家者,所以备豫不虞,以待非常之事者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胜已从鞅鞅矣,恐有后患,愿君留意。’虞卿曰:‘君之虑甚是,宜以防不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
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做好抢险的一切准备,~,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