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3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10:02
“平易近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态度平易、容易接近的人”。其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性格温和、和蔼可亲,容易与他人交往。这种人通常不摆架子,给人一种亲切、友好的感觉。
“平易近人”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论语》中,孔子提到“君子之道,平易近人”,意指有德之人应当以平和的态度对待他人。这个成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强调的仁爱与和谐,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亲切关系。
在不同语境下,“平易近人”常用于描述具有亲和力的人物,如老师、领导、公众人物等。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用此成语来描绘角色的性格特征;在日常对话中,朋友间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友好态度;在演讲中,讲者可能提到某位领导者如何通过平易近人的风格赢得群众的支持。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这些成语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平易近人”强调的是积极的亲和力,而反义成语则突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在**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平易近人”体现了儒家提倡的仁爱精神。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职场和公共生活中,领导者和公众人物若能展现平易近人的特质,往往能赢得更高的认可和支持。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亲和力的重视也在增强,平易近人的特质被视为重要的社交技能。
“平易近人”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友好的交流和温暖的人际关系。它传达了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尊重与理解,能够激发出积极的情感反应。在表达上,我会倾向于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让我感到温暖和舒适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遇到一位平易近人的老师,她总是能够耐心地解答我们的疑问,甚至在课外也愿意分享她的经验。这种平易近人的态度让我感到非常亲切,也促使我更愿意向她请教问题。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一位平易近人的老者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微笑着向路过的行人打招呼。他的和蔼让人们的心情瞬间明亮,仿佛春风拂面,温暖无比。
在英语中,“approachable”或“easy-going”可以与“平易近人”对应。虽然在不同文化中,平易近人的概念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总体上,表现出友好和开放的态度在全球范围内都是被赞赏的。
通过对“平易近人”的学*,我认为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中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也能促进我们自己的人际关系。平易近人的态度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创造更和谐的氛围,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践行。
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西周武王的弟弟周公被封为鲁公,他没有去曲阜,而让儿子伯禽前去治理。姜子牙分到齐地,五个月就回京向周公汇报施政情况,而伯禽三年后才回京汇报政绩。周公感慨政令不简约易行,百姓就不会对它亲近,平易近人才行得通
凡昌黎(韩愈)与东野(孟郊)联句,必字字争胜,与他人联句,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