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01:05
“执牛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抓住牛的耳朵”,引申义是指在某个领域或事情中掌握主导权或权威。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方面的领导地位或掌控能力。
“执牛耳”源于古代的典故,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个叫做“执牛耳”的人,他在祭祀活动中负责牵引牛,象征着他在祭祀中的重要性和权威。此后,这一成语被用于形容在某种事务中占有主导地位的人。
“执牛耳”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权威和领导地位往往被视为重要的社会特征。“执牛耳”不仅反映了个人能力的突出,也反映了社会对领导者的期待与尊重。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适用,虽然具体的权力结构和社会角色有所变化,但掌控与领导的概念始终存在。
“执牛耳”给人的印象是强大与主导,通常与领导才能、责任感等正面情感联系在一起。同时,它也可能引发对权力滥用或**的负面联想,提醒人们在掌握权力时要谨慎。
在我的工作中,我曾经参与一个项目的管理,团队里有许多人需要协调,最终我被任命为项目负责人。在这个角色中,我感到自己“执牛耳”,既有成就感也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责任重大。
在一首关于勇敢追梦的诗中,可以这样写:
执牛耳于风雨中,勇者无畏向前冲。
前路漫漫虽艰险,心怀梦想永不容。
在英语中,可以用“to hold the rein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指掌控某个事务或局面的能力。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相似,都是强调领导和掌控的角色。
通过对“执牛耳”的深入学*,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成语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传递思想和情感的工具。理解和使用成语,有助于我更好地表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使我的语言更加丰富和生动。
诸侯盟,谁执牛耳?
《宋史·岳飞传》:“飞执牛耳于军中。” 意指岳飞在军队中掌握实权。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李林甫执牛耳于朝。” 意指李林甫在朝廷中掌握实权。
《后汉书·袁绍传》:“绍执牛耳于河北。” 意指袁绍在河北地区掌握实权。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执牛耳于赵。” 意指平原君在赵国掌握实权。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晋侯执其大夫之牛耳。” 意指晋侯掌握了大夫的实权。
太仓之~,海内无不受其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