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6:1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05:23
“仗义执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依仗正义,坚决发言”。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挺身而出,维护正义,勇敢地为真理发声,表现出一种正直和无畏的态度。
“仗义执言”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虽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其内涵与许多古代文人的理想相吻合,如孔子提倡的“君子以文德”为人处世的原则。
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在面对不公时,某人勇敢地为他人发声的行为。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绘忠臣良将的形象;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称赞朋友的正义感;在演讲中,可以用于强调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勇气。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仗义执言”反映了文化中对道德、正义和勇气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有所变化,但对正义的追求依旧在许多社会中得到体现,如反腐败、环境保护等,正义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仗义执言”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历史或现实中勇敢为他人发声的人物,如雷锋、杨靖宇等,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正义与担当。这种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责任感,激励我在生活中也要勇敢发声,维护他人的权益。
在一次团队讨论中,当某个项目受到不公平指责时,我决定仗义执言,站出来为我的同事辩护。这种勇气不仅得到了同事们的支持,也让我意识到维护正义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仗义执言”:
风中传来正义的声,
仗义执言心中燃。
勇者不惧黑暗时,
为真理而奋勇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tand up for justice”或“speak up for what is right”。这些表达虽然在文化背景和语境上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为正义发声的意义。
通过对“仗义执言”的学*,我对其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个成语不仅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价值观,也提醒我在生活中要勇敢地为所相信的正义发声。它激励我在面对不公时,能够站出来,维护正义与公平。
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执言,救民水火。
《明史·海瑞传》:“瑞曰:‘吾闻君子之言,必以直,直则人畏焉。故君子必仗义执言。’”
《宋史·岳飞传》:“飞曰:‘吾闻君子之行,必以忠,忠则人敬焉。故君子必仗义执言。’”
《后汉书·杨震传》:“震曰:‘吾闻君子之言,必以正,正则人服焉。故君子必仗义执言。’”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吾闻君子之行,必以义,义则人从焉。故君子必仗义执言。’”
《左传·宣公十五年》:“君子之言,必以信,信则人任焉。故君子必仗义执言。”
人类便应声而起,~,与魔鬼战斗。(鲁迅《野草·失掉的好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