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0:3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42:52
成语“无所适从”的字面意思是“没有地方可以去遵循”,引申含义指在面对选择或困境时感到迷茫,不知该遵循哪种方向或做何选择。它表达了一种困惑和无助的状态。
“无所适从”出自《论语·为政》。其中有句话是“无所适从”,意指在道德和行为上没有明确的指引。孔子强调道德和正确选择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便由此演变而来,体现了人在面对多种选择时的迷茫和不知所措。
“无所适从”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多种选择中难以作出决断的情境。在文学作品中,它可以用来描绘角色的内心挣扎;在日常对话中,它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复杂的决策时的无助感;在演讲中,演讲者可以使用这一成语来强调选择的重要性,警示听众在决策时要有所依循。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多样化的选择,尤其是在职业、感情和生活方式上,人们常常会感到无所适从。这一成语反映了现代人生活的复杂性和压力,同时也提醒人们在多种选择中保持清晰的思维和价值观。
“无所适从”让我联想到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压力。这种困惑感常常伴随着焦虑,特别是在面对重大决策时。它促使我思考如何在复杂情境中找到内心的指引和方向。
在我个人的学习和工作中,曾经面临多条职业发展的道路,感到无所适从。通过与导师和同事的交流,我逐渐理清了思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向。这个过程让我深刻理解了“无所适从”的含义,以及寻求他人帮助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运用:
迷雾中行走,无所适从,
心随风起舞,何处是踪。
路口灯火阑珊,选择如梦,
愿早日归去,心中有数。
在英语中,“at a loss”可以表达类似的意思,指在某种情况下感到迷茫或无助。不同文化中通常会强调选择的复杂性和决策的困难,反映出人类普遍的心理状态。
通过对“无所适从”的学习,我认识到在面对选择时的困惑是普遍存在的。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更加理解在复杂情境中寻求方向的重要性,提醒我在生活中保持清晰思路,做出明智选择。
源殊派异,无所适从。
晋献公命令大夫士在浦池、屈地分别为晋公子重耳和夷吾修建城池。夷吾认为城池修得不好,就到晋献公那里告状。晋献公问士为什么不认真修。士说主太多让他无所适从。晋献公认为有道理,就逼太子申生自杀,并把重耳赶到狄国
某书应读某音,敝处未得高明指教,往往读错,以致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