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5:52:3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43:03
成语“无拘无缚”字面意思是没有束缚和限制。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人或事物不受约束,自由自在。
“无拘无缚”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文为“无拘无束”。庄子在该篇中探讨了自由与束缚的关系,强调人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而不是被外在的事物所约束。这个成语在后来的文献中逐渐演化并被广泛引用。
“无拘无缚”可以在多个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自由常常被视为一种理想状态,尤其是在道家思想中,强调自然和无为。在现代社会中,“无拘无缚”也反映了对个体自由和自主的追求,尤其是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更加渴望打破束缚,追求自我实现。
“无拘无缚”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这种情感反应常常激发人们对自由的向往,促使人们在生活中追求更多的独立和自主。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曾经因为工作压力而感到窒息,后来决定辞去那份工作,去旅行和探索自我。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无拘无缚”的重要性,真正的自由是追随内心的声音。
在一个诗句中:
在无拘无缚的蓝天上,
我放飞梦想的翅膀,
任风轻拂,心随云飘,
自由的灵魂,永不彷徨。
在英语中,可以用“free as a bird”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意指完全自由,没有任何束缚。在其他文化中,如西方的“carpe diem”(把握今天),也表达了一种追求自由与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
通过对“无拘无缚”的学,我深刻体会到自由与束缚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珍视内心的自由,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注重内心的声音和自由的价值。
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
《唐诗三百首·王维·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世说新语·文学》:“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
《文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庄子·逍遥游》:“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