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3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7:10:38
成语“肉袒面缚”字面意思是指上身袒露,面部被绑,形容一种极端的羞耻或屈辱状态。引申义则是指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表现出一种自我牺牲、无所畏惧的精神,常常用于描述一种悲壮的行为或态度。
“肉袒面缚”出自《左传》,原文中描述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屈原为了表示对国家的忠诚,选择了以极端的方式向国君表明自己的决心。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士人对于忠诚、牺牲精神的极致追求。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描述历史人物的忠诚和勇气时。此外,在现代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比喻在某种情况下毫无保留地展现自我或表达对某种信仰的坚定立场。例如,在演讲中,领导者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展现勇气。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这些成语的细微差别在于“肉袒面缚”强调的是一种极端的自我牺牲,而其他同义词虽然也有坚持的意思,但没有这种强烈的情感色彩。
在**文化中,忠诚与牺牲精神被视为美德,而“肉袒面缚”恰好体现了这种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该成语的使用仍然能够激励人们在面临困境时,勇敢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肉袒面缚”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历史上那些英雄人物所承受的压力与屈辱。它传达出一种悲壮的情感,激励人们在生活中勇敢面对挑战,保持信念和勇气。
在一次团队项目中,我们面临时间紧迫和资源匮乏的挑战。为了完成任务,我选择牺牲个人时间,全力以赴地投入其中,这让我想到了“肉袒面缚”的精神,尽管很辛苦,但最终我们成功了。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运用“肉袒面缚”:
风雨中立身,肉袒面缚前,
忠诚无畏心,誓言刻骨铭。
此处用来表现在逆境中坚持信念的勇气。
在英语中,类似于“肉袒面缚”的表达可能是“to bare one's soul”,意指毫无保留地展现自我或心灵。这种表达同样包含着勇气和诚实的含义,但没有直接的牺牲或屈辱的感觉。
通过对“肉袒面缚”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成语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情感和价值观的体现。它在我的语言学中起到了丰富表达、拓宽思维的作用,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古典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的联系。
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商朝末年,周武王率军伐纣克殷,即将胜利时。商朝权臣微子肉袒面缚到周军军营,左手牵羊,右手拿茅,膝行到周武王面前,献上商朝的祭器,口称谢罪。周武王看他诚心投诚,就下令释放微子,官复其位
即平北贼,仍事南征,~,归首阙庭,即为申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