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5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04:46
“大兴土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地进行土木工程”。它通常用来形容建设或修建的活动,尤其是指建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工程,隐含着一种忙碌和繁忙的状态。引申义则指***的动员、投入资源进行某项事业或活动。
“大兴土木”这个成语来源于**历史上的一些重大建设活动,尤其是在古代帝王时期,常常因为政治、经济等原因进行*的土木工程,如修建城墙、宫殿、道路等。最早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史记》中提到的某些历史,比如秦始皇时期的万里长征和汉代的都城建设等,反映出在特定历史时期对土木工程的重视。
在不同的语境下,“大兴土木”可以用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土木工程通常是国家繁荣和发展的标志。“大兴土木”不仅仅是建设的需要,也是国家政策和社会进步的体现。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特别是在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反映出社会对建设和发展的重视。
“大兴土木”让我联想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建设精神,仿佛在呼唤着人们共同努力、携手合作,打造美好未来。这种情感不仅影响我的思维,也促使我在表达时更愿意使用积极的词汇来描述团队合作与建设。
在我参与的一个社区建设项目中,我们需要“大兴土木”,动员居民共同参与到公共设施的修建中。通过这个过程,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意义。
在春天的晨曦中,万物复苏,城市的大兴土木如同一场盛大的交响乐,建筑工人们用汗水谱写着希望的乐章,新的家园在他们的手中悄然崛起。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launch a massive construction project”或“to undertake large-scale construction”,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在使用上有相似的语境和情感色彩。
通过对“大兴土木”的全面学与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历史文化背景,也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在语言学中,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奸佞之臣,罔真宗以符端,大兴土木之役,以为通宫玉清昭应之建。
《新唐书·食货志一》:“开元中,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役民夫数十万。”
《旧唐书·食货志上》:“玄宗即位,大兴土木,修建宫室,役民夫数万。”
《清史稿·食货志一》:“康熙间,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役民夫数十万。”
《明史·宦官传一·刘瑾》:“瑾又以新建太学为名,大兴土木,役民夫数万。”
《宋史·食货志上》:“大兴土木,役使民夫,以至疲弊。”
灵王既归,耻其无功,乃~,欲以物力制度,夸示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