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59:28
成语“倚马之才”字面意思是“依靠马匹而成的才华”。它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华高超,能够随时展现出其才华和能力。通常指在特定的场合或情况下,能够迅速而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或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倚马之才”出自《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被誉为“书圣”。据说他在一次宴会上,随手写下的字迹便显得极为出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后人便用“倚马之才”来形容那些能够随时展现自己才华的人。
该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多个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才华被视为个人的重要素质,尤其在文人中更为突出。“倚马之才”不仅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赞美,也反映了社会对才华的尊重和向往。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职场、学术界和艺术领域。
“倚马之才”给人的情感反应是钦佩和敬仰。它引发对才华的向往,以及对那些能够随时展现才华的人的羡慕。在表达时,可以激励人们追求自己的目标,努力提升自身能力。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需要即兴表达或创作的情况。我曾在一次演讲中应用“倚马之才”来描述一位同事的能力,强调他在短时间内能迅速整理思路并表达出清晰的观点,这样的表达得到了听众的共鸣。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倚马之才”:
夜深静思倚马立,
才华横溢随风起。
墨香四溢书卷中,
梦里常忆旧时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quick wit”或“brilliant talent”,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同样表达了才能和即兴能力。这显示了不同文化对才华的重视。
通过对“倚马之才”的学,我深刻理解到,才华不仅是天赋的体现,更是努力和机遇的结合。这个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提醒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并努力提升自己的才华。
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宋史·文苑传六·李廌》:“廌喜论古今治乱,条畅曲折,辩而中理。当喧溷仓卒间,笔不加点,倚马而成。”
《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邕资豪放,不能治细行,法当死,天子以邕文才高,赦之,贬为遵化尉。邕善书,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遗,亦至巨万。时议以为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其为时所重如此,故时人号为‘倚马之才’。”
《旧唐书·李邕传》:“邕早擅才名,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遗,亦至巨万。时议以为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其为时所重如此,故时人号为‘倚马之才’。”
《南史·刘孝绰传》:“孝绰少有盛名,号神童,时号‘倚马之才’。”
《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奇资异质,本自天成,发迹贤科,~空冀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