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54:22
“千夫所指”这个成语由“千夫”和“所指”两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千个人所指”,引申为某人或某事受到大众的指责或攻击。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或事物因某种原因被广泛批评或反对,通常带有贬义,形容受到众人的非议或指责。
“千夫所指”出自《史记·平原君赵清传》,文中提到“千夫所指,舌战群儒”,讲述了一个人受到千人指责的情景。这一成语的产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舆论和人心的重视,强调了个人在公众面前的脆弱性。
“千夫所指”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舆论的影响力非常大,个体的行为常常受到公众的监督和评价。“千夫所指”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强调了社会对个人行为的敏感性。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社交媒体普及的今天,舆论形成和传播速度更快,个体更容易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
“千夫所指”让我联想到一种脆弱感和无助感,尤其是在面对公众舆论时。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谨言慎行,同时也引发对社会舆论机制的思考。
在生活中,我曾经目睹朋友因一次失言而成为“千夫所指”的焦点。这让我意识到,有时候一时的冲动可能会带来长久的影响,促使我在表达观点时更加谨慎。
在一首诗中:
人海茫茫千夫指,舌战群儒声势狂。
唯愿明月照清影,不惧风雨任徜徉。
这首诗通过“千夫所指”的意象,表达了在舆论压力下仍然要保持自我的坚定信念。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to be in the crosshairs”,意指某人受到广泛关注或攻击。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两者都强调了个体在群体中的脆弱处境。
通过对“千夫所指”这个成语的学*,我更加理解了舆论对个人的影响以及在言辞上的谨慎性。这不仅提升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在社交场合中更加注意自己的发言,意识到言语的力量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
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西汉末年,汉哀帝刘欣是个贪图酒色的荒淫无耻的皇帝,他贪图男色,看上侍御史董恭的儿子董贤,因为他漂亮,就让他做大司马,封高安侯,百官通过他才能奏事,董贤动不动就赏人1000两黄金。御史大夫王嘉上书指责他是千夫所指的罪人
~,其倾覆可立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