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18:2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29:12
成语“望峰息心”字面意思是“望着山峰,心中平静”。它传达的基本含义是指通过欣赏美丽的景色来平息内心的烦躁与焦虑,具有一种静心、放松的意境。
“望峰息心”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终南山》一诗,原句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虽然“望峰息心”并非文字直接出自此诗,但其精神内涵与王维的山水诗有着密切的关联。王维崇尚自然,倡导心灵的宁静与和谐,这为成语的形成提供了文化背景。
“望峰息心”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自然与人的关系被高度重视。“望峰息心”体现了道家和佛家思想中对自然的崇尚与内心的追求。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因此,“望峰息心”的理念也被提炼为一种生活方式,即通过与自然接触来减压、放松。
“望峰息心”让我联想到每当我感到疲惫时,站在高山之巅,俯瞰大地的广袤,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美丽交融,令我忘却烦恼,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种情感反应鼓励我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平静与快乐。
在我经历压力较大的工作阶段时,我会选择周末去爬山,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望峰息心”的意义,也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平和。
在一个清晨,我漫步于山间小径,四周尽是翠绿的树木与绚丽的花朵,心中不禁吟道:
望峰息心间,
云海浮梦远。
山川共此生,
宁静伴心田。
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类似的理念,例如“nature therapy”(自然疗法),强调通过与自然的接触来改善心理健康。虽然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二者都强调了自然对心灵的滋养。
通过对成语“望峰息心”的学,我认识到它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在语言学中,这一成语丰富了我的表达,使我能够更深刻地描绘情感和心境,激励我在生活中寻找平衡与和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明史·文苑传二·杨慎》:“慎以博洽冠一时,诗文外,杂著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其论诗,谓唐人主情,去《三百篇》近,宋人主理,去《三百篇》却远。尝语人曰:‘诗,自《三百篇》以迄于今,作者代出,要其归,不过情与景二者而已。景在天地涯涘中,情在我少年怀袖里。’又曰:‘诗之为道,非惟吟咏情性,抑亦所以息心养性者也。’”
《宋史·文苑传五·欧阳修》:“修既治《春秋》,观其书,知其意,乃为《春秋论》三篇,以明圣人之道。其论曰:‘圣人之于《春秋》也,其志存乎息心,其事在于明法,其辞严以约,其义微以显。’”
《全唐诗·王维〈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文选·谢灵运〈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沈。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世说新语·言语》:“顾和与王导共谈,顾曰:‘望峰息心,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