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9 17:5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22:50
“文章憎命”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文章对命运的厌恶”。它的基本含义是指那些有才华的人往往对命运的不公感到厌恶,表现出对命运的不满和反抗。这个成语传达了一种对人生无常和命运捉弄的感慨,特别是在文学创作中,许多才子佳人往往感受到命运的压迫。
“文章憎命”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诗作《南园十三首》之一,原文为“文章憎命”。李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自己才华与命运不相称的感受,体现了文人对命运的无奈和愤懑。李贺以其特有的个性和情感,深刻揭示了文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文章憎命”常用在文学作品、文化评论以及日常对话中,尤其是在讨论文人心态、艺术创作、命运无常等主题时。它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创作过程中感到命运不公的作者,或者是在生活中感到不如意的人。
在**文化中,文人常常被视为社会的精神领袖,然而他们的生活常常充满了挣扎与不公。“文章憎命”反映了文人对命运的不满,强调了创作与生活中的矛盾。现代社会中,这种情感依然存在,尤其是在追求梦想与现实压力之间的冲突中。
“文章憎命”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无奈和愤慨。它引发了对人生起伏的深思,促使人们反思自己的处境与追求。这种情感有时会激励人们去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尽管过程艰难。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经历过一些挫折和困难,曾经在写作中感受到“文章憎命”的无奈。每当遇到瓶颈时,我都会想起这个成语,它提醒我要坚持努力,尽管命运多舛,仍要用才华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未来。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文章憎命”:
月明点滴窗前影,
文章憎命泪难停。
才子心头藏苦闷,
一纸浮沉梦未成。
在英语中,有类似“Fate is against me”(命运与我作对)这样的表达,反映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不同文化中对命运的态度虽然有所不同,但对命运不公的反思是相似的,体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
通过对“文章憎命”的学*,我深刻理解了文人对命运的挣扎与追求。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能够更有勇气与信心去面对挑战。这个成语提醒我,尽管命运多舛,但仍需以才华与努力去争取更好的未来。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唐诗纪事·杜甫》:“文章憎命,杜甫之诗,多悲愤之作。”
《文心雕龙·序志》:“文章憎命,非独士之不幸,亦国之不幸也。”
《汉书·艺文志》:“文章憎命,士之不幸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文章憎命,悲夫!”
《左传·宣公十五年》:“文章憎命,君子不器。”
见是如此,不禁气愤填膺,不怪自己错了韵,反骂主司去取不公,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