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3:30:4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37:23
“固步自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固守自己的脚步,封闭自己”。其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或一个集体由于固守旧有的观念、方法,不与外界接触或交流,导致思想和行为上的停滞与落后。常用来形容那些不求进取、拒绝改变的人或组织。
“固步自封”的典故来源并不明确,但其字面意思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军事和文化背景。在古代,士兵如果固守自己的阵地,不去进攻敌人或扩展视野,容易被敌人击败。因此,成语的使用强调了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拒绝变革与创新的危险。
在不同的语境中,“固步自封”可以用于以下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固步自封被视为一种消极的态度。企业、个人和社会都强调创新和变革的重要性,固步自封不仅可能导致落后,还可能使人失去竞争力。
“固步自封”常常带有负面的情感色彩,令人联想到停滞不前、被时代抛弃的感觉。这种情感反应促使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激励他们勇于尝试新的事物和方法。
在我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也曾面临选择是否接受新知识和技能的困境。起初,我对一些新技术感到抵触,觉得坚持自己的方法就可以,但最终我意识到,不学习新东西会让我被快速发展的行业淘汰。因此,我努力克服这种“固步自封”的心态,积极参与培训和学习。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固步自封”:
时代如潮水般涌动,
而我却固步自封,
静看风起云涌,
心中却无波澜。
这表达了对固步自封的反思和对时代变迁的无奈。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tuck in a rut”,意指陷入单调或陈旧的状态。这两个表达都强调了对新事物的拒绝和停滞不前的危险,反映出不同文化中对创新和发展的重视。
通过对“固步自封”的全面分析,我深刻理解到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中的警示意义。它不仅提醒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新的事物和观点,也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强调了灵活性和适应性的重要性。
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三国志·魏书·张辽传》:“辽欲白太祖,恐太祖杀羽,不白,非事君之道,乃叹曰:‘公,君父也;羽,兄弟也。’遂白之。太祖曰:‘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度何时能去?’辽曰:‘羽受公恩,必立效报公而后去也。’公曰:‘好。’乃益封羽,羽遂去。辽遂固辞封,太祖不许。”
《后汉书·窦融传》:“融小心,久不自安,数辞让爵位,因侍中金迁口达至诚。又上疏曰:‘臣融年五十三。有子年十五,质性顽钝。臣融朝夕教导以经艺,不得令观天文,见谶记。诚令守塞外,不如令守桥梁津要。固愿徙封就国,受亭侯,遣息就国,毋令往来京师,以保全老朽之身。’”
《汉书·王莽传下》:“莽自知败,乃率群臣至南郊,陈其符命本末,仰天曰:‘皇天既命授臣莽,何不殄灭众贼?即令臣莽非是,愿下雷霆诛臣莽!’因搏心大哭,气尽,伏地叩头。诸生小民会者百数,皆流涕,莫能仰视。莽就车,之渐台,欲阻池水,犹抱持符命、威斗,公卿大夫、侍中、黄门郎从官尚千馀人随之。王邑昼夜战,罢极,士死伤略尽,驰入宫,间关至渐台,见其子侍中睦解其印韨,莽繂绶,持之。众兵围渐台数百重,台上犹与相射,矢尽,短兵接。王邑父子、恽、王巡战死,莽入室。下餔时,众兵上台,王揖、赵博、苗訢、唐尊、王盛等皆死。商人杜吴杀莽,取其绶。校尉东海公宾就,故大行治礼,见吴问:‘绶主所在?’曰:‘室中西北陬间。’就识,斩莽首。军人分裂莽身,支节肌骨脔分,争相杀者数十人。公宾就持莽首诣王宪。宪自称汉大将军,城中兵数十万皆属焉,舍东宫,妻莽后宫,乘其车服。”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将伐曹,曹伯固辞,曰:‘寡人固陋,不足以当大国之师。’”
在成绩面前,我们不能骄傲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