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5:1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37:50
成语“国不堪贰”的字面意思是“国家无法承受分裂”,其中“国”指国家,“不堪”表示无法承受或承受不了,“贰”在这里指的是分裂或二分的状态。整体上,这个成语表达了国家面临严重危机时的脆弱状态,强调了国家团结的重要性。
“国不堪贰”出自《史记·平原君赵胜列传》,文中提到:“国不堪贰,君子之道,何以堪之?”这句话反映了历史上某些时期国家动荡不安、面临分裂的困境,强调了国家统一与稳定的重要性。
该成语通常用于政治、历史等领域,特别是在讨论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等话题时。此外,它也可以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用以描绘国家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在日常对话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达个人对国家分裂或内乱的忧虑。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国家的统一与安定被视为基础,尤其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战乱与分裂的社会背景下,国不堪贰的概念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思想中。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与国家间的互动,国不堪贰也提醒我们关注国家的团结与稳定,防范内外部的分裂风险。
国不堪贰带来一种忧虑和紧迫感,令人反思国家的未来和个人的责任。这种情感常常激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也促使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思考团结的必要性。
在我的生活中,不少时候我会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社会动荡的担忧。例如,在讨论某些社会**时,我常常引用这个成语,提醒大家珍惜现有的和平与稳定。
“在那风雨交加的夜晚,国不堪贰,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碎裂,唯有那一束光明,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这句话可以用于一篇关于国家动荡与个人奋斗的小说中,展现出国家危机时个人的坚韧与希望。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也存在,例如英语中“a house divided against itself cannot stand”强调内部分裂的危害。不同文化中对国家团结的重视反映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观。
通过对成语“国不堪贰”的学,我深刻认识到国家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历史教训的警示。这个成语在语言学和日常表达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和历史对个人的影响。
《资治通鉴·汉纪·高后元年》:“国不堪贰,是以君子慎之。”
《后汉书·班彪传》:“国不堪贰,是以君子重之。”
《汉书·贾谊传》:“国不堪贰,是以君子慎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国不堪贰,故君子重之。”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