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5:08:4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23:12
“寒气刺骨”是一个形容天气寒冷的成语,字面意思是寒冷的气息刺入骨髓。它不仅可以形容天气的寒冷,也可以用来形容一种深切的寒意或凄凉的氛围。
该成语的具体来源不详,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对寒冷的描绘。在古代文学中,寒冷常常被用来象征孤独、凄凉和苦闷的心境,这与“寒气刺骨”的含义相契合。
“寒气刺骨”常用于描述极其寒冷的天气,尤其在文学作品中,往往用于营造一种冷清、凄凉的氛围。在日常对话中,人们也会用它来形容冬天的刺骨寒风,或者某种情境带来的心理寒意。
同义成语:寒风刺骨、冷若冰霜
反义成语:温暖如春、春暖花开
在**文化中,冬天常常是一个与孤寂、思念和反思相联的季节,因此“寒气刺骨”不仅仅是对天气的描述,也暗示了人们内心的感受。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描绘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时,可以用“寒气刺骨”来形容情感的距离。
“寒气刺骨”往往让我联想到孤独和凄凉的情感,尤其是在冬季,寒冷的天气容易引发思考和反省。这个成语能够传达一种深沉的情感,往往能够引起共鸣,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
我曾在冬天的早晨走在街上,感受到了刺骨的寒风,那一刻让我想起了“寒气刺骨”这个成语。它不仅形容了寒冷的天气,也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孤独和清冷的气氛。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诗句: “寒气刺骨夜无眠,孤灯点滴影绵绵。思君何处寻常路,唯有白雪映寒天。”
在英语中,可以用“bitterly cold”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往往缺少“刺骨”这种深入骨髓的感觉。各个文化中对寒冷的描写可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大多数文化都能感同身受寒冷带来的不适与情感。
通过对“寒气刺骨”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形容寒冷的词汇,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生动地传达情感和氛围。理解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我们在交流中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元曲选·关汉卿·窦娥冤》:“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寒气刺骨,窦娥冤魂不散。”
《宋词三百首·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寒气刺骨,梦魂惊断。”
《唐诗三百首·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寒气刺骨,风声鹤唳。”
《文选·张衡·东京赋》:“冬日之阳,夏日之阴,寒气刺骨,暑气蒸人。”
《史记·项羽本纪》:“时天寒地冻,士卒冻馁,项羽乃夜驰三百里,至垓下,寒气刺骨。”
这儿的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