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1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12:50
“政简刑清”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政治简单,刑法清明”。其基本含义是形容政治清明,法律简单明了,治理国家的政策和法律不繁杂,能够让百姓易于理解和遵守。
“政简刑清”出自《尚书·大禹谟》,原文为“治国之道,惟简惟清”。它强调了治理国家时应当简化政策、清晰法律的重要性。在历史上,许多明君都提倡“政简刑清”的治理理念,认为这有助于提高治理效率,减少冤屈和腐败。
“政简刑清”可以在政治、历史、法律等多种语境中使用。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述一个理想的统治状态;在日常对话中,可能用来评价某个领导者的施政方针;在演讲中,则可以用来号召政府采取简化政策、优化法律的措施。
同义成语:清明政治、简明扼要、明理治国
反义成语:政乱刑重、复杂多变
在**传统文化中,“政简刑清”被视为理想的治国理念,尤其是儒家思想中强调的“和谐”与“中庸”思想相契合。在现代社会,随着法治观念的加强,该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推动简政放权、反腐倡廉的背景下。
“政简刑清”给人一种清新、明朗的感觉,让人联想到理想的国家治理状态。它传达了对公正和透明的渴望,激励人们追求更好的社会治理。
在我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提到“政简刑清”来表达我对某些复杂法律条款的不满,或是在讨论政府政策时呼吁简化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繁琐手续。
在一首关于理想社会的诗中,可以这样写: “政简刑清春日暖,百姓安居乐业间。和风细雨润心田,明理治国共团圆。”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理念也存在。例如,英语中有“good governance”这个短语,强调良好的治理应当简单明了、透明公正。在西方许多国家,政府也在努力简化法律和政策,以增强民众的参与感和理解能力。
通过对“政简刑清”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治理的重要性以及简化法律政策的必要性。这不仅有助于我在语言学中掌握成语的运用,也提升了我对社会治理的思考能力。在日常交流中,适时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加强我表达思想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那官人为官清正,单吃德化县中一口水;又且听讼明快,雪冤理滞,果然政简刑清,民安盗息。
《续资治通鉴·宋纪》:“政简刑清,民乐其业。”
《清史稿·循吏传》:“政简刑清,民安物阜。”
《明史·循吏传》:“政简刑清,吏畏民怀。”
《资治通鉴·唐纪》:“政简刑清,民无冤诉。”
《宋史·职官志》:“政简刑清,民安其业。”
安太爷做了一年嘉兴县令,倒是~,上司很说他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