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3:1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12:31
“政出多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政治决策来自多个渠道”。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政治管理中,如果决策机构分散、权力过于分散,可能导致政策不统一,管理效率低下,甚至产生混乱。
“政出多门”出自《史记·平津侯张耳传》,原文为“政出多门,法不阿贵”,意思是政治决策来自多个渠道,法令不偏向权贵。这一成语反映了对政治决策集中化与权威性的重视,警示多元决策可能导致的问题。
该成语常用于政治、管理、社会治理等领域,强调决策的集中性和一致性。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讨论政府政策、公司管理等情况。例如,在谈论某个机构的决策效率时,可以说“如果政出多门,可能会引发混乱”。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对集权的重视体现在政治管理和社会治理上。成语“政出多门”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特别是在讨论政府透明度与决策效率时。此外,在企业管理中,强调决策的集中与统一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政出多门”让我联想到在复杂环境中如何寻找一致性与方向感。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多元意见时,要努力寻找共识,以免造成无谓的分歧和矛盾。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团队意见分歧的问题,大家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导致项目进展缓慢。此时,我想到了“政出多门”,于是提出召开一次团队会议,集中讨论,最终达成了共识,推动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在一首关于国家管理的诗中可以这样写:
政出多门难统一,
众声喧哗成乱云。
以心为舵共行舟,
只愿明灯照前路。
在英语中,“too 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h”可以被视为与“政出多门”相似的表达,都是强调过多的参与者可能导致决策的复杂性和效率低下。
通过对“政出多门”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在语言学*中,成语不仅仅是词汇的堆砌,更是文化、历史、社会背景的体现。理解这些成语的意义,有助于提高我们在沟通和表达中的准确性和深度。
鲁之有季孟,犹晋之有栾范也,政令于是乎成。今其谋曰:‘晋政多门,不可从也。’
古者一相,专任贤也,今宰执员多,~,转相疑忌,请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