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8:1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58:46
“明如指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明亮得像手指一样”,形象地表达了对某件事物非常清楚、非常了解的状态。基本含义是形容对某种事物的知识或了解非常透彻,能够准确把握其细节。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常见的解释认为它出自《易经》。在《易经》中,有“君子以懿文德,明德如指”的说法,强调君子应当以德行为先,显示出明晰的道德标准。后来的文人们借此表达了对事物透彻理解的意思。
“明如指掌”在不同场合中都有广泛的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知识和智慧被高度重视。成语“明如指掌”体现了人们对知识追求的渴望和对专业领域深入研究的赞许。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职场中,能够准确地了解和分析事物是被视为重要的能力。
“明如指掌”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联想到聪明、专业和能力。它能够激发人们对知识追求的重视,使我们在学*和工作中更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常常希望自己能对某个领域“明如指掌”。例如,在一次团队项目中,我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准备,最终能够回答团队成员的各种问题,这让我感到非常自信。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明如指掌”:
山高水远知多少,
天地之间我自豪。
书中自有黄金屋,
明如指掌胜人间。
在英语中,“know something like the back of one’s hand”可以与“明如指掌”相对应,表达对某事物的熟悉程度。这种跨文化的表达方式反映了知识和理解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明如指掌”这一成语的学*,我深刻认识到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更加关注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在交流中,能够恰当地使用这样的成语,有助于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效果。
予于《聊斋》,钩清段明,明如指掌。
《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元年》:“太宗曰:‘朕之于国,明如指掌。’”
《后汉书·班彪传》:“彪曰:‘臣闻之,明如指掌。’”
《汉书·张良传》:“良曰:‘臣闻之,明如指掌。’”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吾闻之矣,明如指掌。’”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问于赵衰曰:‘寡人之于国也,明如指掌。’”
况汉口有极大市街,依托掩护,逸以待劳,持久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