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4:5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58:32
“明刑不戮”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明确的刑罚不会致人于死”,它主要用于形容法律明确、公正,惩罚适度,不至于过于严厉。其基本含义是强调对待罪犯时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并且在执行上要遵循公正原则,不轻易使用致命的惩罚。
“明刑不戮”出自《汉书·刑法志》,该书是汉朝史学家班固所撰写的历史著作。原文为“明刑而不戮,古今之通也”。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对于法律制度的重视,特别是在刑罚方面,提倡明确的法律条文和适度的惩罚措施,以避免滥杀无辜。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明刑不戮”在**古代的法治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反映出对法律的尊重和对人权的关注。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法治建设的背景下,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强调了法律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这个成语使我联想到法律的公正与人性的关怀,它让我意识到法律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条款,更是对每个人权利的保护。它在我心中产生了一种对社会公正的信念,激励我关注法治和社会正义。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与过一次关于校园规章制度的讨论。当时我引用了“明刑不戮”来强调制定明确的纪律,以避免对学生的不公正惩罚。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同学的认同,推动了我们对学校规章的重新审视。
在一首关于社会正义的诗中,我尝试融入“明刑不戮”:
法治如灯照夜行,
明刑不戮护人心。
公正如风扬帆起,
惩戒有度铸安宁。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被表达为“due process of law”,即法律程序正义,强调法律程序的公正和透明。虽然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但核心思想相似,都是强调法律的公正执行和对人权的尊重。
通过对“明刑不戮”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刑罚执行的公正性与合理性方面。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法律和社会公正时更加深入,提醒我在生活中坚持对法律的尊重和维护。
故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国无刑民,故曰:‘明刑不戮。’
《资治通鉴·汉纪》:“明刑不戮,所以威天下。”
《后汉书·班彪传》:“明刑不戮,以济时艰。”
《汉书·刑法志》:“明刑不戮,以辅礼教。”
《史记·商君列传》:“商君治秦,明刑不戮,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明刑不戮,民之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