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0:4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58:44
成语“明哲保身”由“明哲”和“保身”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能明白哲理的人会保护自己。其基本含义是指聪明的人懂得如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不必要的麻烦或损失,强调一种审慎和智慧的处世态度。
“明哲保身”出自《老子》中的“明者见其道,仁者见其仁”,意在表达有智慧的人能看透事物的本质并采取适当的行动以保护自己。此成语在后来的文献中逐渐演变,成为用于形容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够理智处理问题,避免陷入麻烦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能在风雨飘摇中保持理智和冷静的人。在日常对话中,它可以用来劝诫他人要注意自身安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在演讲中,演讲者可能会提到“明哲保身”作为个人成长或职场发展的一种策略。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明哲保身”在**文化中体现了一种传统的处世智慧,强调个人在面对复杂社会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保持个人安全和利益的重要性,这使得该成语在现代仍然适用。
“明哲保身”给人一种智慧和成熟的印象,让人联想到那些在风雨中依然能够保持冷静的人。它也提醒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要保持警觉,善于保护自己。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我曾面临过一场职场争斗,许多同事卷入其中。我选择了“明哲保身”,不参与争执,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最终顺利度过了这段时间。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成语的智慧。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明哲保身”:
风雨飘摇夜未央,
明哲保身心自强。
风云变幻人间事,
智者明理不自亡。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look after oneself”或“self-preservation”。虽然这些表达没有成语的浓缩和文化背景,但同样强调了个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自我保护。
通过对“明哲保身”的学*,我认识到在生活中保持理智和审慎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助于我在语言表达上更加精准,也提醒我在面对挑战时要更加清醒和智慧。这个成语在我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帮助我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宋史·岳飞传》:“飞曰:‘臣闻明哲保身,非臣所敢望也。臣但愿陛下早定中兴之业,臣虽死无恨。’”
《资治通鉴·唐纪·宪宗元和十一年》:“李泌曰:‘臣闻明哲保身,非臣所敢望也。’”
《后汉书·班超传》:“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上疏乞归,曰:‘臣闻明哲保身,愚者昧死。’”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明哲保身,退而自谋。”
《左传·宣公十五年》:“明哲保身,必以知人为先。”
周朝时,宣王重视任用德才兼备的人,因此他的王朝得到振兴。当外族不断入侵时,周宣王派大臣仲山甫到齐地建筑城池。大臣尹吉甫写诗赞美仲山甫:“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赞扬仲山甫不辞辛劳
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的自了汉,甚至于一些虚无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