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10:07
“乐不思蜀”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快乐得忘了回蜀地”。蜀地指的是古代**的蜀汉地区,成语整体表达的是一种沉浸于快乐之中,完全忘却了原本的故乡或责任的状态。它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某种环境中感到愉悦,以至于忘记了其他事情。
“乐不思蜀”的成语来源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传说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在北伐期间,曾派遣一位将领到敌方去做**,结果这位将领在敌方过得非常快乐,以至于不想回到蜀地。这个故事反映了人们在享受美好生活时,可能会忘记自己的根和责任。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场景,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乐不思蜀”在**文化中反映了一种对故乡和责任的重视。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和人们对享乐的追求,成语的适用性依然存在。它提醒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不应忘记自己的根和责任。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人们在追求快乐时,常常会忽略一些重要的事情,如家庭、事业等。它引发了我对生活中平衡的思考,提醒我在享受当下的同时,也要保持对未来和责任的关注。
在我一次与朋友的聚会上,大家都沉浸在美食和饮料中,享受着欢乐的时光。此时我开玩笑地说:“大家都乐不思蜀了,要不要考虑明天的工作呢?”这句话引发了大家的哈哈大笑,也让我们意识到享乐与责任的平衡。
在一个诗句中,我可以这样写: “月明点滴映青窗,乐不思蜀醉流光。归期未至心常挂,愿将此情寄远方。”
在英语中,有一个类似的表达是“lost in the moment”,它也传达了人们在享受当前时刻时忘记其他责任的意思。这种情感在不同文化中普遍存在,反映了人类对快乐的追求。
通过对“乐不思蜀”的学,我深刻理解到人在享乐时容易迷失自我,而我们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词汇,还引发了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它提醒我在追求快乐的同时,始终要保持对责任的关注与警觉。
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太平御览·人事部一百二十》:“司马文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资治通鉴·魏纪十》:“司马文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晋书·刘禅传》:“司马文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世说新语·言语》:“司马文王问刘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三国志·蜀志·后主禅传》:“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三国时蜀国昭烈帝刘备死后,刘禅即位。诸葛亮死后,蜀国灭亡。后主刘禅投降了司马文王司马昭。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刘禅看得津津有味,司马昭问刘禅感受如何,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司马昭讥笑他麻木不仁
那麦思敦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食,忽踊忽歌,大有“此间~”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