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0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7:10:06
成语“肆言詈辱”由四个字组成:
字面意思是指随意地说出侮辱和谩骂的话,通常用于形容言辞粗暴、毫无顾忌。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言语放肆,常常用恶劣的语言攻击他人。
“肆言詈辱”出自《礼记·檀弓下》:“不以言相侮,故曰肆言。”这个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言辞的重视,强调言辞应当有节制,不应肆意侮辱他人。它的使用背景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强调道德修养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肆言詈辱”通常用于形容那些在争吵或激烈讨论中,使用恶劣语言的人。在文学作品中,它常用于描绘人物的性格,或是冲突的激烈程度。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顾及他人感受,随意诋毁别人的人。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强调语言的随意与粗俗,而反义成语则体现了语言的得体与优雅。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肆言詈辱的现象在网络空间愈发严重,许多人在匿名状态下肆意攻击他人。这反映出社会对言辞使用的道德标准正在受到挑战,提醒人们在沟通中应保持尊重与理智。
“肆言詈辱”这个成语常常使人感到负面情绪,联想到冲突、争吵和不和谐的关系。它提醒我们在交流中要注意用词,以免伤害他人。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目睹朋友因意见不合而争吵,其中一方的肆言詈辱使得争论变得更加激烈。经过冷静讨论,大家意识到这样的沟通方式只会加深误解,最终选择了理智的交流方式。
在诗歌中:
言辞如刀,肆意挥舞,
詈辱声声,刺痛心头。
何不温和,语气柔和,
和谐共处,才是道理。
这首小诗通过对比,展示了“肆言詈辱”的消极影响与温和交流的重要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harsh words”或“verbal abuse”,它们同样指责使用恶劣语言的人。不同文化中都普遍存在对言辞的重视与规范,反映出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仪。
通过对“肆言詈辱”的学习,我认识到言辞的重要性。在表达意见时,选择合适的语言不仅能够有效沟通,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和谐。这一成语在我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提醒我要保持尊重和理智,避免随意的攻击与侮辱。
且迈远置辞,无乃侵慢,民作符檄,肆言詈辱,放笔出手,即就齑粉。
宋朝时期,宜黄县疏山寺僧奉阇梨擅长操办水陆道场及颂咒偈,经常为人做道场。到老年患有喉疾,说话声音不清晰,因此进入道场前要喝几杯鸡汤润喉助气。有些人不清楚他的这个爱好,没有给他鸡汤或者招待不周,就会得到他的肆言詈辱
每当入道场,辄引鸡汁数杯,云可以助声气,或得酬谢不满怠,辄~。